近日,15號線崔各莊站、昌平線生命科學園站出入口前道路煥然一新。前期,因道路長期使用及雨水沖刷形成了多處坑洼,且未連接市政排水,導致降雨時兩站出入口積水較多,需搭建臨時渡板便于乘客出行。面對今年密集的降雨天氣,運四分公司未雨綢繆,對兩站出入口低洼路面進行“防汛微改造”,讓乘客雨天出行通路又通心。
此工程由資產維護管理部牽頭,協同設備公司、施工單位研判施工風險、制定施工方案,并指派吳畏作為負責人及時組織召開現場會、跟進施工進度。
“煩心路”變“放心路”
每逢雨天,昌平線生命科學園站B3、B4出入口路面坑洼便成為積水點,不僅導致過往乘客通行困難,還會造成排水不暢。為更快更好解決防汛出行難題,資產維護管理部采取“馬路辦公”工作模式,邀請地鐵公司資產維護管理部負責人、建維公司負責人現場踏勘,為道路“疑難雜癥”開“處方”。
因施工位置在出入口附近,無法在白天進行大面積施工,只能夜間停運后進行開挖和回填,為此資產維護管理部吳畏與西二旗站區共同商定施工計劃,縮短施工工期,利用既有施工材料,要求施工單位通過超常規人力投入、壓縮工期、多作業面同時進行,先對坑洼路段進行全面清理,移除松動的路面材料和積水淤泥,隨后采用優質瀝青混凝土等材料進行分層攤鋪、壓實,確保路面強度和穩定性。
在施工過程中,為最大程度減少對乘客出行的影響,施工方采取錯峰施工、設置臨時警示標識等措施,西二旗站區安排專人在出入口進行宣傳,引導乘客注意腳下安全。
同時,與施工方建立聯絡機制,對施工人員做好教育,做到施工結束后人走場清,確保在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快馬加鞭趕進度,僅用4天就完成了治理工程,將昔日“煩心路”變為“放心路”。
“以前下雨天從這里過,都得小心翼翼繞開坑洼,現在路平了,走起來踏實多了!”經常從該站乘坐地鐵的乘客李女士說道。
道路填平后,不僅改善了乘客的出行體驗,也為地鐵防汛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平整的路面使得雨水能夠更順暢地流入排水系統,避免了積水倒灌地鐵站的風險,有效筑牢了地鐵防汛安全防線。
“孤島”變“綠洲”
同樣解開防汛“困境”的還有15號線崔各莊站,由于車站A出入口風亭區域地勢低洼、排水系統不暢等原因,降雨時風亭便成為了“孤島”,雖不影響乘客通行,但積水最深處可達10厘米,容易造成積水滲入設備間的風險。
經現場調研分析,資產維護管理部吳畏、宋璇制定了一套“疏堵結合”的治理方案,一方面結合既有情況采取清淤泥措施,在原有風亭處增加防水層,另一方面,在易積水區段增加排水溝,并在周邊增加綠化種植,減少地面徑流,降低排水壓力。
治理過程中,施工單位克服了工期緊、任務重等困難,爭分奪秒推進工程進度,經過8天的緊張施工完成了既定作業,并經過了近日幾場大雨的“驗收”,雨水順著改造后的排水系統迅速排走,使“孤島”變成了“綠洲”。
此次車站出入口“防汛微改造”不僅改善了車站周邊環境,還有效降低了運營安全風險。未來,資產維護管理部將持續加強與站區之間的協同聯動,定期對車站出入口及周邊道路進行巡查,不斷優化車站服務,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全力為乘客打造安全、舒適、便捷的出行環境。
來源:北京地鐵運營四分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