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顛張狂素”這個詞,它指的是唐代“草圣”張旭的字顛而不亂、懷素的草書狂中有序,這二位在寫字時都做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相比張旭,懷素草書不論是在筆畫的質量、境界的超脫還是情感、筆墨的平衡性上,都更上一層樓。
趙孟頫評價懷素:“素師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清人何紹基也說:“懷素得法于張長史,其妙處在不見起止之痕。前張(旭)后黃(庭堅),皆當讓素師獨步。”
對于學習草書的朋友而言,懷素字里有著正宗的魏晉隋唐草法,遠至張芝、索靖,近至張旭、顏真卿,諸家筆法化為己用,臨摹其字,不僅可得用筆技巧,還有助于培養腕力的靈活性、書寫的即興性。
懷素傳世作品不多,近期日本展出了他已知最早的一件草書——《秋興八首》,書寫此作時懷素正值青年,筆力剛猛迅捷,筆走龍蛇、變化莫測,深諳古法又激情澎湃,每個字狂到至極,看得人熱血沸騰,即使張旭看了,也甘拜下風。
《秋興八首》約完成于天寶十一年(752年),據學者黃錦詳考證,此作應是與李白所請而作,寫完后李白極為佩服,寫下了“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钡木渥?。
此作為紙本經折裝,共28頁、83行、467字,單字大小不一,在3至7厘米之間,每頁縱約25厘米,橫約13.8厘米,以杜甫詩句為內容,堪稱“文書雙絕”,書法的蒼勁古雅與“秋興”的肅殺寂寥相得益彰。
此作起筆空中取勢,尖鋒直落,隨即轉中鋒鋪毫,筆速迅疾如“驚蛇入草”,勁挺自然、利落干脆,牽絲引帶,絞轉靈活,行筆時提按有致,輕重、粗細、疾徐對比明顯,飛白似游絲,枯潤轉換強烈卻氣脈貫通。收筆多放鋒取勢,有的字末筆拖曳數寸,將張旭狂草推向“筆筆有法、字字有由”的境界。
因字賦形,富有動感,字形大小懸殊,偏旁部首常作夸張簡化,雖狂放卻不逾草法規范。宋代蘇軾言:“懷素書極如用心,而筆意超遠”強調其“情感與筆墨并存”。臨摹《秋興八首》可糾草書偏鋒浮滑或自由無度之病;結字上示范了如何在狂放中保持草法辨識度,避免陷入“野狐禪”。
而今,我們將懷素這部《秋興八首》進行了超高清1:1等大復制,見此作如見原作,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以便于臨摹學習。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