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5月20日,雨城區晏場鎮迎來了一場藝術與鄉村的深度對話。省鄉村文化書畫院與雅安市文聯的20余位藝術家走進晏場鎮,開啟為期兩天的采風創作之旅。首日,藝術家們深入高山茶園、海子山滑翔傘基地及非遺工坊,以筆墨捕捉“茶竹戲”文化精髓,并通過學術研討探討“藝術介入鄉村”的實踐路徑,為后續活動奠定基調。
藝術賦能教育,筆墨點亮鄉村未來
“叔叔,你畫的這匹馬真好看!它的尾巴像風一樣!”5月21日上午,雅安市雨城區晏場鎮中心小學的美術教室里,10歲的學生小雨踮著腳,目不轉睛地盯著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書畫院駐院畫家張斌筆下奔騰的駿馬。
宣紙上,墨色勾勒的駿馬昂首奮蹄,鬃毛如火焰般飛揚,肌肉線條在筆鋒流轉間虬結隆起,仿佛下一秒便要破紙而出,引發陣陣驚嘆。
當日,藝術家們走進晏場鎮中心小學,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對學生們開展書法藝術培訓,將藝術的種子悄然種在童心里。
隨后“鄉村振興主題共創”筆會在美術教室拉開帷幕。藝術家們以本土文化為靈感,現場揮毫創作:高臺舞獅的彩綢化作流云般的線條,千畝茶園在青綠皴染間層疊舒展,山澗野花暈染出斑斕生機。
學生們課間休息的時候,就全圍在畫案旁,時而踮腳細觀筆觸,時而竊竊私語:“原來我們天天見的茶園,畫出來比彩虹還好看!”
省鄉村文化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萬倫表示:“這里的山水靈氣十足,每一處都是絕佳的創作素材。而孩子們的作品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對家鄉文化的自信表達?!?/p>
簽約共建長效機制,藝術助力鄉村振興
活動結束后,省鄉村文化書畫院與晏場鎮人民政府簽署《文化藝術與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成立“晏場鎮藝術顧問團”,聘請藝術家定期駐村指導創作,打造常態化寫生點,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此外,雙方將聯合開發文旅新場景,在民宿、茶坊等空間打造“可觸摸的藝術鄉村”,讓藝術作品真正融入村民生活。
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振興,更是文化的覺醒。藝術家們用筆墨激活了晏場的生態與文化基因,讓“茶竹戲”從歷史褶皺走向時代前沿,這種“藝術+教育+產業”的閉環模式,為鄉村提供了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未來雨城將持續深化藝術與鄉村的聯動,讓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內生引擎,繪就‘生態基底’邁向‘文化高地’的嶄新畫卷?!庇瓿菂^文聯主席曾曉彧說道。
此次“春繪晏紫 名家趕場”采風創作活動以藝術為紐帶,不僅為晏場鎮注入鮮活的文化活力,更探索出一條“以美育促產業、以創作助振興”的創新路徑,藝術家們的筆墨將觸達茶園的晨霧、竹海的濤聲,為晏場鎮的振興之路鋪展新篇。
▌記者:毛晏
▌編輯:毛晏
▌審核:徐召紅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了解更多有關雨城的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