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財政部近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中國在3月繼續減持了189億美元美債,持倉總量降至7654億美元,被3月增持289億美元的英國反超,20多年來首次跌至美國國債第三大海外持有國。
特朗普(資料圖)
如今,在結束對中東三國的訪問,拿到數千億美元的大單之后,特朗普心情極好,就公開表示自己愿意訪問中國,主要出于如下幾個考慮:第一,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美國每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大約3000億美元,長此以往,美國確實比較難受。第二,特朗普要來跟中國一起談全球的管理問題。這些年以來,美國霸權肉眼可見地衰落,對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掌控力變弱,美國發現,要想解決那些最棘手的國際問題,根本就繞不開中國。第三,經過了近兩個月的中美貿易戰之后,特朗普越來越認識到,使用蠻力手段是打不倒中國的,甚至會適得其反。他逐步認識到與中國保持對話和合作的重要性,希望通過訪華來平衡其在不同地區的外交關系,為美國爭取更多的利益和戰略空間。
雖然這一計劃最終沒有成行,但此次表態也算是呼應了特朗普之前的“愿望”。至于急于實現高層會晤的原因也不難理解,除提升個人政治形象外,現實壓力更為關鍵。一方面,雖然中美經貿高層已經談判,但是博弈遠未結束。日內瓦會談后,美國企業仍面臨供應鏈調整壓力。另一方面,中美之間如果能恢復高層互訪、推進一些實際合作,那對外釋放的信號將是“穩定優先”,這有助于緩解美國國內的焦慮,也讓市場不至于因地緣變動而過度波動。當然,特朗普說訪華歸說,具體怎么安排、會不會成行,還要看接下來兩國之間的溝通?,F在的關鍵是,中美雙方是否有足夠的意愿和空間,重新找到平衡點。
特朗普(資料圖)
沙特還承諾未來十年對美投資或擴大至1萬億美元,涉及能源、人工智能(AI)、半導體等戰略產業。次日,卡塔爾與阿聯酋的“比拼式加碼”更令人咋舌:卡塔爾拋出2430億美元訂單,包括采購210架波音客機及MQ-9B無人機;阿聯酋則承諾十年內投資1.4萬億美元,覆蓋能源轉型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特朗普將此行比作“商業外交的巔峰時刻”。他特意帶上特斯拉CEO馬斯克、英偉達CEO黃仁勛等科技巨頭高管,組成“商務天團”。沙特主權基金與美企達成多項合作。
特朗普突然提出要訪華的原因,除了中美在日內瓦談的不錯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特朗普的中東之行,收獲頗豐。短短三天,在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三國拿到了數千億美元的投資承諾,立刻讓特朗普信心倍增,仿佛“讓美國再次偉大”立刻就要實現,讓他覺得這個總統當的順風順水,似乎有些飄了,認為他想怎樣就能怎樣。就在特朗普說希望訪問我們中國的時候,一貫強硬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也悄悄地把對中國的稱呼從"敵人"變成了"挑戰者",似乎在釋放全面緩和中美關系的信號。
特朗普(資料圖)
總之,特朗普現在不再把所有問題歸咎于中國,而是開始向美國內部發難,無論是沃爾瑪還是美聯儲,都成為他的“靶子”。這說明他已經看清:對華施壓失效,對內找出路,才可能保住自己接下來的政治基本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