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害的以色列情侶
2025年5月22日,兩名駐美的以色列使館人員被激進分子當街殺害,引得一片“贊譽”,讓我不寒而栗,他們的無知言論和觀點簡直令人發指,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反猶”這件事吧。
你是否見過這樣一種人?他們張口就來一句“猶太人控制了全球金融”,閉口又甩出“猶太人在背后操控世界秩序”。你問他們依據何在,他們振振有詞地說:“這不是很多人都這么說嗎?網上一搜一堆視頻!”再一看,來源要么是某個短視頻平臺的“揭秘博主”,要么就是十幾年前那種地攤上兜售的《猶太財團操控全球紀實》。
這,就是典型的“地攤文學式反猶癥候群”。一邊嘲笑別人“被洗瑙”,一邊自己被三流小道消息洗得干干凈凈,甚至還沾沾自喜。
派大星
反猶,其實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偏見。它早在中世紀的歐洲就扎下根,當時的猶太人因為信仰不同,被主流社會排斥,只能在一些邊緣行業生存,比如放貸。在長期的歧視中,“猶太人會算計”的刻板印象被慢慢強化。到了現代社會,尤其是在政治、經濟危機時,一些別有用心的政治人物和輿論引導者就習慣性地把猶太人當成替罪羊,把復雜問題簡化成一句“都是他們在操縱”。
可這種偏見本應在時代進步中被逐步拋棄,為什么反倒在今天的中文互聯網里,還有不少人像發現寶藏一樣傳播反猶言論?有的人甚至沒見過一個猶太人,連“猶太人”具體指的是誰都搞不清楚,就開始口若懸河地講述“猶太資本”“猶太媒體”“猶太共濟會”的所謂“黑幕”。
人云亦云
原因之一是某些人沉迷于“秘密真相”的幻覺。他們不相信新聞、不看書,卻特別容易相信那種語氣神秘、背景音樂詭異、內容卻漏洞百出的“陰謀論視頻”。他們渴望在信息爆炸中獲得一種“我比你知道得多”的優越感。問題在于,他們知道的往往是假的,還自以為“獨立思考”。
再者,是許多人歷史知識的嚴重匱乏。有些人連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區別都說不清楚,卻敢理直氣壯地講“猶太人從古至今就在搞陰謀”;有些人根本不了解納翠德國的歷史,卻敢說“希特嘞并沒有錯”。他們不是真的愚蠢,而是懶得求證。他們把網絡段子當論據,把YY小說當史書,把獵奇視頻當真理。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反猶情緒往往裹挾著某種潛在的民粹和排外心理。在當前社會的背景下,“成功者”最容易被懷疑、被仇恨。猶太人因為在科技、金融、學術等領域的突出成就,恰好成了那些仇富情緒和自卑心理的投射對象。那些人不愿承認別人是靠努力和智慧成功的,更愿意相信那是“幕后操作”“祖傳資源”“黑暗勢力”。
歐洲左翼的反猶活動
問題在于,這種想法不僅愚蠢,還極其危險。反猶不是“調侃”或“口嗨”,它在歷史上真實地導致了戰爭、屠殺和人類文明的巨大災難。納翠德國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如今我們再去看那些曾經沉默甚至支持反猶宣傳的普通人,誰還能笑得出來?
有人可能會說,“我只是轉發幾條信息,又沒有真的仇恨他們。”可是在互聯網時代,每一次無腦轉發、每一次附和調侃,都是在喂養偏見的野獸。反猶并不會因為你“不是真的壞”就手下留情,它一旦成勢,最終吞噬的將是所有人的理性和良知。
二戰集中營里的猶太婦女和兒童
我們當然可以批評具體的行為、個人或企業,哪怕這些人是猶太人。但當你開始把一個民族、一種信仰、一整群人歸為“陰謀的代名詞”,你其實已經站在了反人類的歷史大門口。
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猶太人有多“神秘”,而是我們自己有多容易被忽悠。別再拿段子當論據,別再把“大家都這么說”當真理。你不是“覺醒者”,你只是中了陰謀論的毒而不自知。
是時候擦亮眼睛了。反猶,不僅是錯的,更是蠢的。別讓三流地攤文學毀了你作為一個有良知、有理性之人的基本判斷力。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說的有道理,請把它轉發給身邊的人吧。
謝謝!
大衛之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