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際 A 類電影節中集影響力與權威度于一身的電影節,戛納電影節主競賽評審團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本屆“金棕櫚”主競賽評審團成員陣容由 9 位成員構成,其中 4 位為演員,演員占據了半壁江山。
法國國寶級演員朱麗葉·比諾什接棒《芭比》導演格蕾塔·葛韋格,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朱麗葉·比諾什曾主演《藍白紅三部曲》《新橋戀人》《布拉格之戀》等諸多影史經典影片。是世界首位歐洲三大電影節大滿貫影后。
值得一提,她也是繼 2014 年的簡·坎皮恩以及 2024 年的格蕾塔·葛韋格之后,戛納電影節歷史上第三位擔任評審團主席的女性影人。
此外,評審團其他成員還有美國演員哈莉·貝瑞、美國演員杰瑞米·斯特朗、韓國導演洪常秀、法國/摩洛哥作家蕾拉· 斯利馬尼、印度導演帕亞爾·卡帕迪亞、意大利演員阿爾芭·羅爾瓦赫爾、剛果導演迪烏多·哈馬迪以及墨西哥導演卡洛斯·雷加達斯。
作為小評審團制度所主導下偏主觀化的評獎機制,不同的評審團成員對好電影的標準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這種情況下就可能最終導致完全不一樣的評審結果,這也是影迷每年如此關注評審團陣容的原因之一。
主競賽單元是戛納電影節每年爭奪入圍席位最激烈的“修羅場”。今年到底哪部影片能夠摘下象征最高榮譽的“金棕櫚”,這些電影你看好了沒?
《腓尼基計劃》
主競賽單元
導演:韋斯·安德森
作為執導過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韋斯·安德森,此次攜新片《腓尼基計劃》第四次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
本片主要講述了經歷了六次飛機事故之后,富有的歐洲商業巨擘為了執行神秘計劃,指定自己的女兒成為遺產的繼承人。而這位企業家的女兒是一名修女,在久別重逢之后,二人開始展開了一起拯救公司和他的生命的冒險之旅。
韋斯·安德森擅長對稱構圖、和諧的色調營造出風格化的視覺效果。而《腓尼基計劃》也有意加入了游戲效果,使得觀看全片時有一種闖關的趣味性。
《接近終點》
主競賽單元
導演:奧利維爾·拉克謝
《接近終點》是由奧利維爾·拉克謝導演的全新力作,作為場刊評分上為數不多破 3 的影片,《接近終點》贏得了影迷的一眾好評,相信也是今年金棕櫚競爭的頭號種子選手。
影片以父親帶著兒子深入摩洛哥南部山區,闖入一場銳舞派對展開。尋找數月前在此類永不停歇的迷幻狂歡中失蹤的女兒(兼妹妹)這一主線為故事藍本。
如此簡單的文本故事在與恰到好處的音樂、畫面調度結合時,《接近終點》毫無疑問是一部在探尋“局限性”這一主題的上乘佳作。
《密探》
主競賽單元
導演:小克萊伯·門多薩
《密探》主要講述了在 1977 年,正值中年的馬塞洛逃離了動蕩的過去,來到累西腓市,希望在那里建立新的生活,與家人重新聯系的故事。
《密探》是巴西導演小克萊伯·門多薩第三次入圍戛納主競賽。雖然映后口碑有些兩級分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小門多薩依舊是獲獎的熱門人選。
《狂野時代》
主競賽單元
導演:畢贛
《狂野時代》的到來是突然的,期間也不乏各種傳聞爾爾,隨著補錄名單的最終確定,《狂野時代》也最終被敲定入圍了主競賽單元。
作為極具風格化的電影導演之一,畢贛在籌拍《狂野時代》前期就得到了廣泛關注。這一次畢贛大膽突破原有的舒適區,用如“詩”一般的畫面講述了一個不一般的科幻故事。
電影講述了在一個人類已經不再做夢的世界里,有一個怪物依然整日沉迷于夢的幻覺中,他迷失了。而一個女人可以看清幻覺,于是她潛入了他的夢中去尋找……畢贛在這樣一個看似迷幻的故事里,卻也沒有丟失掉自己原有的風格化表達。
值得一提的是,易烊千璽、舒淇等主演的加盟,也為這部電影增添了看點與熱度,值得期待。
《情感價值》
主競賽單元
導演:約阿希姆.提爾
由約阿希姆.提爾執導的《情感價值》在首映結束后得到了熱烈反饋,場館內更是響起了長達 19 分鐘的掌聲。本片聚焦演員諾亞與自己的姐妹艾格尼絲在母親去世后的遭遇。
長時間失聯的父親、曾經赫赫有名的導演古斯塔夫忽然再次闖進自己的生活。父親將自己復出新片的劇本遞給了女兒諾亞,希望她能夠出演主角,當電影于挪威開拍時,古斯塔夫抓住機會去跟自己的兩位女兒修復關系。
《雷諾阿》
主競賽單元
導演:早川千繪
《雷諾阿》是主競賽里為數不多的細膩類型的影片。導演早川千繪用細膩筆觸描繪了 11 歲少女在 1987 年夏天發生的故事,選擇用孩童視角展現日本社會切面。
美中不足的是,影片在敘事節奏上丟失了流暢性,單調重復反而掩蓋了背后關于“死亡”這一深刻命題的思考。
反而,影片里飾演 11 歲少女的小演員鈴木唯,展現出了不俗的演技,相信也會是今年戛納影后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普通故事》
主競賽單元
導演:賈法·帕納西
伊朗大師級電影導演 賈法·帕納西攜新作《普通故事》在戛納主競賽單元展映。 賈法·帕納西的電影一向關注現實議題,本次新片則聚焦于伊朗社會女性處境,講述了 一場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故,卻引發連鎖反應,導致事態不斷升級的戲劇化故事。
從評審團成員再到主創團隊的構成,“她們”的力量也正在漸漸被發掘。在今年主競賽單元中就有 7 位女性導演的作品入圍,而其中更不乏一些關于女性視角的“她”電影。
《望向太陽》
主競賽單元
導演:瑪莎·施林斯基
《望向太陽》是德國新人導演瑪莎·施林斯基執導、全女主創制作的史詩長片,影片講述了四代女性在同一屋檐下的傳承與連接的故事。
從女性視角出發,貫穿了四代女性的交叉敘事,宏大而又綿長。但稍感遺憾的是導演并沒有把握好整部影片的敘事節奏,導致了影片的部分失衡。但這并不妨礙《望向太陽》是一部切實的從女性主體出發、由女性主創所主導的“她”電影。
《阿爾法》
主競賽單元
導演:朱利亞·迪庫諾
《阿爾法》的故事設定在 1980 年代某虛構城市,一個小女孩因被傳感染了一種奇怪的新型疾病,而受到同學排擠。
導演朱利亞·迪庫諾曾憑借上一部影片《鈦》獲得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她擅長通過具象化主題內核的痛感,讓觀眾更深層了解主角人物的內心以及背后深層次的母題表達。
《去死吧,我的愛》
主競賽單元
導演:琳恩·拉姆塞
由“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和羅伯特·帕丁森主演,琳恩·拉姆塞執導的《去死吧,我的愛》聚焦于女性婚姻困境,在戛納首映后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該片改編自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偏遠的法國鄉村,一個女子因婚姻和育兒生活而瀕臨神經錯亂,在歸屬感和自由之間,她越來越壓抑、行為越來越古怪。
《水之年代》
一種關注單元
導演: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水之年代》既是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完成從演員到導演的轉型之作,也是小 K 歷時八年打造的一部屬于女性視角的精心之作。
影片改編自莉迪亞·尤克納維奇所著回憶錄,通過性別、家庭等不同角度的展開,講述了一位游泳運動員轉變為藝術家的救贖之旅。
這是一部女性在尋找自我與集體共鳴的故事。在映后問答環節,小 K 也強調道“我不想重復敘述女人遭遇了什么,我要展現的是我們如何將遭遇轉化為力量"
越來越多女性影人與女性作品涌入了戛納電影節這片創作土壤,雖有遺憾之處,但“她們”正逐漸通過光影發聲,“她們”的故事也會被人們所了解、熟知。
在褪去狂野時代的神秘面紗后,今年在戛納的華語電影依舊有帶給我們些許驚喜。而其中越來越多新影人“上桌”,似乎也漸漸成為了一種彌漫在國際電影節上的一大趨勢。總的來看,華語電影的數量還是較為客觀。導演周璟豪的首作《花漾少女殺人事件》,張震、陳法拉主演的《Lucky Lu》入圍了導演雙周單元。
中國臺灣導演鄒時擎的《左撇子女孩》入圍了影評人周單元,中國香港導演麥浚龍的《風林火山》入圍了午夜展映單元,羅兆光和廖書涵聯合編劇、導演的《女孩》入圍短片競賽單元,瞿之正的短片《升旗手》入圍了基石單元。
《花漾少女殺人事件》
導演雙周單元
導演:周璟豪
作為哈佛出身的“斜杠”導演周璟豪執導的電影,再加上張子楓、馬伊琍等一眾實力派演員的加盟,《花漾少女殺人事件》這樣一部長片首作毋庸置疑是讓人期待的。
影片圍繞著三個女性的主線展開,單親家庭環境下成長、練習滑冰的江寧,天才對手鐘靈,和既是母親也是教練的王霜,三人的關系因為一場致命意外而開始變得撲朔迷離。
在《花漾少女殺人事件》首映結束后,觀眾熱烈的掌聲響徹場館。這既是對主創人員的感謝,也是對影片的充分肯定。作為一部懸疑類型的電影,《花漾少女殺人事件》無疑調動起了觀眾的情緒,也塑造出了隱藏在主線背后關于人性的思考。層層包裹,再層層反轉,這也讓人更加期待影片的早日上線。
《風林火山》
午夜展映單元
導演:麥浚龍
作為另一部關注度極高的華語電影,金城武、劉青云、梁家輝和古天樂的組合,哪個能不迷糊?除了超強陣容之外,《風林火山》讓我們看到了“老”港片的“新”可能。
影片建構在無差別的街頭屠殺以及醫院爆炸的故事背景下,牽引出販毒者與反毒者之間的角力。風雪圍城下,有人不惜一切制造社會混亂,排除異己;有人負隅頑抗,誓要捅破至善的謊言。這樣的故事本身就已透露出滿滿的戲劇張力。
而充斥在影片中的黑白灰色調、克制的表達手法則讓《風林火山》這部影片更多了一分冷峻的表現力,讓觀眾一秒沉浸到光影的世界里。
長達兩周的戛納電影節,既是光影藝術的同臺競技,也是關于文化思潮的鏡像表達。即便,此時此刻有關金棕櫚的歸屬依舊是道未被揭開的神秘謎題;縱使,熒幕與星光終會漸隱于地中海的夜色之中;但每個人心底那份由光影交織而成的夢境永不會消散褪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