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劉益帆 當地時間5月22日晚,第7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迎來了《狂野時代》的全球首映。本片是本屆戛納主競賽單元唯一入圍的華語作品,由畢贛執導,易烊千璽、舒淇領銜主演。首映票開售即“秒空”,2309座的盧米埃廳座無虛席,映后鼓掌長達10分鐘。
主創團隊全員亮相紅毯。
《狂野時代》分為六個章節,分別對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思維六種感官。本片講述在一個人類已經不再做夢的世界里,有一個怪物依然整日沉迷于夢的幻覺中。這個怪物在幻想中漂泊,執著于他人無法看見的景象——直到一位女子的出現,她擁有看清這些幻覺的罕見能力,于是她決定潛入他的夢中,去揭開隱藏其中的真相。
《狂野時代》首映后,媒體紛紛發出了評論。《綜藝》評價這部電影:“復雜的結構可能會讓習慣簡單故事的觀眾頭疼,但對想念電影魔力的人來說,它像一封寫給老電影的情書:教我們重新學會在銀幕前放下手機,享受被電影完全俘獲的快樂。”
《衛報》給《狂野時代》打了四星。
《衛報》也對這部電影肯定道:“這部充滿玄機的作品,連片名都暗藏謎題:‘復活’(Resurrection)究竟指徹底蛻變?抑或只是形態的永恒變幻?造夢者是否像宇宙邊際的脈動星體,終將在數十萬年后爆發或坍縮?解答這些問題或許并非影片本意。其謎題特質與炫目視效的結合,可能讓部分觀眾保持猶疑——筆者對默片式處理也存有疑問。但這確實是一部充滿藝術匠心的作品。”
而《Deadline》則持批評意見,認為“本片可能是本屆最差勁的參賽片,卻又是最佳導演獎的有力競爭者”。該媒體評價道:“畢贛無疑是風格大師,影片也盡情展現著這種特質。開場段落堪稱驚艷,卻被冗長做作的標題字幕所累——這些文字構建了一個無人做夢、因此得以永生的世界。然而存在一群被稱作‘幻夢者’的叛逆者,他們拒絕‘真實’世界的虛偽,寧愿活在幻想之中,這也導致其生命短暫(影片將其喻為不燃燒故能‘永存’的蠟燭)。這時候又冒出‘大他者’的設定,說是要監管幻夢者,還要‘保證時間正常流逝’。沒錯,您沒看錯;但抱歉,這些設定根本說不通——更糟的是,整部電影都是這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套路。”
《狂野時代》的概念海報。
《狂野時代》是畢贛導演繼《路邊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之后的第三部劇情長片。本片是本屆戛納國際電影唯一一部參與角逐金棕櫚獎的華語電影。畢贛繼《地球最后的夜晚》后時隔七年重返戛納,更是其首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目前,《狂野時代》已完成國際發行籌備,國內上映計劃待國際巡展后推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