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菲在南海的一系列交鋒再次引起熱議。
要知道,早些時候,美國曾罕見公開承認在菲律賓部署名為“仁愛礁特遣隊”的軍事力量,專門為其提供情報支持。這一舉動無疑加劇了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然而,中國的回應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菲律賓船只向坐灘仁愛礁軍艦進行運補畫面)
1、經中方允許,菲船滿載物資趕赴仁愛礁
據央廣軍事報道,菲律賓派出一艘民用船只,為其非法“坐灘”在仁愛礁上的軍艦運送生活物資。
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是,此次中國海警只是簡單的對菲方船只進行詢問確認,隨后就表示允許,最終,該船在全程監管下完成運補行動。
要知道,自1999年菲律賓軍艦“馬德雷山”號在仁愛礁擱淺以來,菲律賓一直利用這艘廢棄的軍艦作為在南海爭端中向中國發起挑釁的工具。
不是說缺少零部件就是技術人員不到位。諷刺的是,盡管聲稱無法修復,他們卻能在軍艦上搭建臨時軍事設施,把它變成一個補給和軍事中轉站。
此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還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指責中國海警阻止菲律賓飛機向“馬德雷山”號空投補給物資,并試圖利用《美菲共同防御條約》施壓中國。他宣稱如果菲律賓士兵在南海受到任何傷害,將視為違反該條約。
(這些年來,中國海警已經不止一次用水炮等手段警告菲律賓,盡快撤走坐灘軍艦,但對方充耳不聞繼續挑釁)
2、這是否意味著,中方要讓步了?
面對中國海警的警告,菲律賓的飛機和軍艦不僅沒有退縮,反而繼續飛行并進行強行補給。甚至在中國海警船靠近時,菲律賓士兵舉槍瞄準中國執法人員,這種赤裸裸的挑釁行為無疑是在公然挑釁中國的海域主權。
隨著時間推移,菲律賓在仁愛礁附近的軍事存在不斷增加,并試圖對外宣稱其對該地區的“主權”。
這一舉動引發了中國的強烈不滿,迫使中國采取措施切斷菲律賓的海上補給路線。然而,菲律賓并未因此停止其挑釁行為,仍不時派遣飛機進行補給空投。這些物資最終被中國海警成功回收并沉入海底,菲方的企圖再次落空。
那么,如今中方的“允許”姿態,是否意味著要在仁愛礁問題上讓步了?事實沒這么簡單。
表面上看,中國不再阻攔菲船向坐灘軍艦運輸物資,實則背后隱藏著中國對南海掌控力的進一步升級。
(美國所謂承諾不過是紙上談兵,中國的警告,小馬科斯終于聽進去了,在海警全程管控下完成運補行動)
3、中國背后的意思,菲律賓聽懂了
具體而言,這種策略不僅展現了中國的人道主義關懷,還通過對規則的重構和執行,進一步強化對南海局勢的掌控和管理。
同時,也是在告知菲律賓以及其他東盟國家:中國堅定地致力于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議,這種姿態無疑使得沖突的風險大大降低。
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中國在處理復雜國際關系方面的成熟和智慧,尤其是在涉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始終保持不妥協的立場。
正如中國海警所說,將繼續在包括仁愛礁在內的南沙群島及其周邊海域進行維權執法活動,同時也傳遞出中方希望菲律賓能夠恪守相關承諾,與中國攜手合作,以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
而從菲船此次老老實實地運補中也能看出來,中方背后的意思,小馬科斯政府聽進去了。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在新一輪南海較量中,又一次成功展示了自己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深刻踐行著長期以來“以談判而非對抗解決爭端”的信念。
(中國不斷強化對南海的管控,構建起“天-海-岸”一體化監管網絡)
4、中國雙軌策略,為掌控南海做鋪墊
總的來說,中方允許菲船運補坐灘仁愛礁軍艦,不是讓步,而是有一次戰略主動,為今后掌控南海鋪路。期間,中國一舉一動不僅淡化了美國的軍事存在,還贏得了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更多信任與支持。
中國始終堅持“法理與行動”雙軌策略:引入《聯合海洋公約法》明確仁愛礁歸屬問題,否認所謂南海仲裁案。在行動層面,中國海警通過常態化巡航強化存在,并借助衛星遙感監測和無人機核查等先進技術手段,構建了一個“天-海-岸”一體化監管網絡。
當下,中國還正積極推動“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程,旨在為這一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奠定基礎。目前,該進程已經達到案文的三讀階段。
可見,南海局勢中的和平與穩定需要各方智慧和耐心的共同努力。中國在捍衛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通過和平對話解決爭端,而不是訴諸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