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1日,朝鮮新建5000噸級新型驅逐艦在清津造船廠下水過程中,,預計船體嚴重損壞。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全程目睹。
據朝中社報道,驅逐艦“下水過程中,因指揮不熟、操作不慎,沒能保障底盤移動平行度。結果,船尾部分的下水滑板先脫離擱淺,部分區段船底被破孔導致船艦失衡,船首部分未被脫離船臺”。
大型商船一般在船塢中總組,將水注入后浮起,完成下水過程。而較小艦船則可能采用重力式下水,通過傾斜滑道或氣囊,使船舶依靠自身重力滑入水中。
滑道下水又分為縱向滑道下水及側向滑道下水,如河道較窄,不能滿足縱向下水條件,就必須采用風險更大的側向滑道下水方式。
朝鮮這艘新型驅逐艦采用的就是側向滑道下水方式。
5月20日的清津造船廠衛星圖像顯示,該艦已經在滑道上就位,準備下水:
5月22日,下水失敗后的衛星圖像,艦首仍停留在滑道上:
估計下水過程中艦體失去平衡,艦船大半已入水,首部則仍在滑道上,整個艦體側傾嚴重。這起事故預計導致艦體外殼嚴重受損,甚至可能開裂。
韓鮮官方的一部紀錄片里顯示,清津造船廠建造的一艘小型貨船采用橫向滑道成功下水。這表明這家船廠并非沒有橫向下水經驗。
但據外媒報道稱,本次出事故的驅逐艦是朝鮮船廠首次對軍艦使用橫向下水方式。
韓國國防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研究員Shin Seung-ki分析稱:“船廠缺乏大型軍艦下水所需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以及艦體重量和負載不均衡,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可能由于新設計或武器系統影響,這艘驅逐艦相對會‘頭重腳輕’。”
根據船廠和船塢的條件,Shin Seung-ki認為側滑方式并非此次下水的最佳選擇。
但對清津造船廠來說,由于缺乏干船塢等硬件設施,這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事故發生后,朝鮮官方媒體罕見以多國語言報道了這個負面消息。金正恩發出“嚴厲指責”,指示立案調查,并要求在6月底之前完成艦體維修。
小tips:縱向滑道下水、側向滑道下水,視頻如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