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驅逐艦首秀搞砸了,相關人員會不會被犬決
文/葉雨秋
當朝鮮第一艘國產驅逐艦在眾目睽睽下表演"鋼鐵劈叉"時,這場本該載入史冊的下水儀式,瞬間變成了大型軍事行為藝術現場。這艘被寄予厚望的"海上利劍",在滑出船臺的瞬間就暴露了設計師對牛頓定律的獨特理解——船尾急著奔向自由,船首卻與船臺難舍難離,活像不愿離開被窩的起床困難戶。最高領導人全程觀摩的這場"鋼鐵芭蕾",最終以船體失衡的災難性動作收場,堪稱軍事工業史上的"人類迷惑行為大賞"。
一、造船界的"黑暗料理":當工業美學遭遇物理定律
這艘驅逐艦的下水過程,完美復刻了廚房新手的翻車現場。想象一位雄心勃勃的廚藝愛好者,試圖在領導視察時端出法式舒芙蕾,結果烤出了雞蛋煎餅。工程師們顯然把船臺當成了朝鮮特色滑梯,以為涂點肥皂水就能讓七千噸鋼鐵順暢入水。當船尾率先掙脫束縛時,整艘船仿佛在演繹"自由落體"的物理實驗,只不過實驗對象從蘋果換成了驅逐艦。
軍工專家們苦心孤詣打造的"海上堡壘",此刻在攝像機前暴露出設計上的精妙漏洞——船體平衡系統可能參考了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平衡,充滿了不可預測的哲學意味。當西方軍艦在下水時講究流體力學,朝鮮同行顯然更相信主體思想的萬有引力。
二、背鍋者聯盟:論軍工事故的善后藝術
事故調查組的成立,標志著朝鮮特色的"找鍋俠"選拔賽正式啟動。這些軍工精英此刻正體驗著比船體更劇烈的人生失衡——昨天還是"主體戰艦之父",今天就淪為"民族罪人預備役"。他們或許正在研讀《論背鍋的自我修養》,試圖在"技術缺陷"和"美帝破壞"之間找到完美的甩鍋角度。
在平壤軍事研究院的密室里,一場關于事故定性的頭腦風暴正在上演。技術派主張"設備老化說",政治派堅持"間諜破壞論",而務實派建議將事故包裝成"反登陸作戰新戰術"。畢竟在朝鮮軍事詞典里,沒有失敗,只有"戰略性測試"。
三、犬決疑云:軍工圈生存指南的另類解讀
當西方媒體熱議"犬決"可能性時,朝鮮軍工體系正在上演現實版《饑餓游戲》。這些掌握核心技術的工程師,此刻比那艘卡在船臺上的驅逐艦還要進退兩難。他們或許在懷念祖輩建設千里馬時代的安全感——那時候搞砸個項目,頂多去農場學習種土豆。
在平壤某秘密基地,軍工人員緊急參加"危機公關速成班"。課程包括:《如何用主體思想解釋技術失誤》《在檢討會上痛哭流涕的十二種技巧》《論工作帽與安全帽的防御力差異》。結業考試題目是:請用三個比喻說明驅逐艦滑道設計與革命道路的相似性。
四、從"鋼鐵劈叉"到"海上正步":軍工發展的主體辯證法
這場災難性的下水儀式,意外成為了朝鮮軍事美學的行為藝術展。當西方軍艦追求隱身設計時,朝鮮設計師開創了"顯眼包"戰艦新流派;當別人研究雷達反射面積時,他們專注研發"物理失衡震撼彈"。或許某天軍事教科書會這樣記載:21世紀中葉,朝鮮率先實現戰艦陸上懸浮技術。
在主體思想的光輝照耀下,這次事故終將被賦予歷史新解。宣傳部門正在醞釀史詩級敘事:卡在船臺上的驅逐艦,象征著朝鮮不畏強權的斗爭精神;失衡的船體,隱喻著國際力量對比的深刻變化。而那位怒斥"重大犯罪"的領導人,或許正在構思新的視察指南——下次軍工驗收時,記得自備救生艇。
這場鋼鐵巨獸的尷尬首秀,終將以朝鮮特色的方式載入史冊。當未來某天這艘歷經磨難的驅逐艦真正馳騁大海時,今天的"劈叉事故"或許會被演繹成"主體戰艦涅槃重生"的壯麗篇章。畢竟在這個魔幻現實主義的國度里,沒有失敗,只有通往成功的迂回路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