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上臺一周年之際,島內氛圍空前微妙,各界都在看,他在兩岸關系上會采取什么樣的口風,是否還是像以前那么激進。
臺媒特意在這個時候,發布了對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的專訪,他要求賴清德萬萬不可自以為是,獨斷專行,違背島內渴望兩岸和平的呼聲,否則將對兩岸關系造成不可逆轉,也難以預料的嚴重負面影響。
嘴上喊“和平”,手卻沒閑著
賴清德說他嘴上還在提什么“友邦合作”、“自主防衛”這些老一套也就算了,實際行動更是沿著老路子往前沖,兩岸對話最起碼的“九二共識”,他從來不正面搭理,反倒被指責玩兒的都是帶著分裂意味的政治小把戲。
更厲害的是,聯合國大會那個清清楚楚承認中國代表權的2758號決議,他也敢公開扭曲,想把里頭關于臺灣地位的意思給撇干凈,這不等于直接挑戰國際社會戰后秩序嗎?
再看看他的團隊在島內干的事,“去中國化”的小動作壓根兒沒停,比如戶口本上民族怎么寫,變著法兒想把漢族的主體地位給模糊了。
至于兩岸的交流,他更是把門焊死了:大陸游客想來臺灣旅游,限制卡著不放,兩岸直航想增加、想恢復,難上加步,大陸的人啊團體的,想去臺灣交流,門檻多得能絆死人,就連臺灣這邊大學想跟大陸同行正常搞學術合作,也得遭殃。
更別說島內那些支持統一的,或者在大陸做生意的臺灣商人,據說都有人給他們施壓,就是要人為制造兩岸“脫鉤”,這種一邊說著要“和平交流”,一邊卻在各種層面給你找別扭、設障礙的做法,讓誰都得懷疑,他嘴里那些“和平”到底有多少斤兩?
甚至還有人批評,他在島內推的一些政策,怎么看都像是在打壓不同意見的,比如拿主要反對黨的人開刀,搞點司法動作,被認為是為了把立法機構的權力格局掰彎,好讓他自己推政策更容易,這些樁樁件件,都跟他說的“善意”實在對不上號。
那這位以前號稱“務實臺獨工作者”的頭頭,為什么執政一年了,突然嘴上就變得有點“慫”了呢?原因恐怕不是一個,但內外壓力肯定是繞不過去的關鍵。
島內方面,最近臺灣幾家媒體的民調顯示,包括《聯合報》等,賴清德的支持率大幅下滑,不滿意度超過了滿意度。
尤其是在年輕群體和無特定政黨偏好的民眾中,他的支持度特別低,大約六成的人對他未來的執政前景缺乏信心,一個民選領導人,民意基礎如此快速地流失,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訊。
歸根結底,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生活質量和能否安穩度日,然而,賴清德當局承諾的社會住宅進展緩慢,島內長期存在的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的“五缺”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經濟表現也并不理想。
民意冷淡,經濟不景氣
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當前面臨挑戰,新臺幣升值削弱了出口競爭力,2024年對大陸出口顯著下降,此外,持有大量美國國債也存在風險,全球貿易摩擦加劇了不確定性,令島內民眾感到擔憂。
更令人擔憂的是,賴清德當局為迎合外部勢力,推動臺積電赴美設廠,并承諾巨額補貼,這種行為被外界視為“進貢”,可能短期內換取美國支持,但長遠來看是否真正有利于臺灣人民,備受質疑。
經濟下行給普通民眾帶來生活壓力,民眾對執政者的不滿情緒正在積累,外部的環境變了,影響也很大,賴清德當局一直指望“倚靠美國搞臺獨”,可國際形勢像變臉一樣快,大國之間復雜博弈,哪是想得那么簡單。
你看連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中美談完后,都提過“統一”這茬,這無疑是給那些抱幻想搞“臺獨”的,狠狠潑了盆涼水,它也告訴大家,想完全靠外面人來幫你實現政治目標,這事兒根本不靠譜。
外部壓力大,硬氣難持續
更關鍵的是,中國大陸在軍事上一直都在,而且展示的實力越來越強,這讓大家對臺海兩邊誰強誰弱的認識,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解放軍時不時來臺灣島附近轉一圈,搞個大演習,新式武器也不斷拿出來,特別是那些被熱議的空戰分析里,技術差距已經明擺著了。
所謂的“靠武力拒統”那股底氣,正一天天漏光,當軍事上最后那根“精神支柱”開始晃悠,意識到光買幾件武器根本改變不了力量對比時,嘴巴上放軟,或許就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以前那些自己吹噓要當“棋手”的豪言壯語,在冰冷的現實面前,聽起來更像是不著邊際的夢話。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針對賴清德執政一周年的說法,直接回應稱其是“老話重提”,意在包裝其“謀獨”的企圖,再次上演政治戲碼,大陸方面明確指出,賴清德所謂的“對等尊嚴”,實則是偷換概念,試圖將兩岸關系定義為“國與國”關系,這是大陸無法接受的。
發言人重申“三個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實不會改變,兩岸關系向前發展的方向和步伐不會改變,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大勢不會改變,這既是對分裂勢力的警告,也是明確劃定了底線。
同時,大陸方面再次表達善意,表示在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愿意與臺灣不同的黨派、團體和個人進行對話,共同推動兩岸關系朝著和平方向發展。
歷史的車輪往前轉得快,任何想把國家分裂出去的,最后都會發現是癡心妄想,賴清德當局呢,一方面死死抱住他那一套分裂立場,硬是不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另一方面,嘴上又裝出點姿態,好像愿意對話一樣,這種看上去挺精明的“兩面派”做法,在那些看得清全局的人眼里,估計也就是想拖延拖延時間,最后的結局早就寫好了。
面對島內越來越低的民意,那些積了很久也解決不了的經濟民生問題,還有外面環境的大變樣,他能玩兒政治花招的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小,曾經的信誓旦旦,跟現在嘴上這點軟乎勁兒,與其說是“浪子回頭”,不如說是內外交困實在沒轍了,只能試試水深水淺。
未來的路怎么走,是繼續在錯路上狂奔,還是真正回到承認兩岸同屬一家人這條正道上來,這考驗著他的政治頭腦,也讓無數人盯著,這出在歷史舞臺聚光燈下的戲,可能還得演下去,但劇本最后怎么寫,看起來已經不全由舞臺上的主角自己說了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