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0千米的長江奔騰不息,孕育了從源頭到入??谡麄€流域的萬象生機。你是否了解過長江流域棲息著哪些物種?
從長江源頭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到上游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再到中游城市武漢,長三角城市南京、上海,豐富的生態場景被“裝”進6組環保旅行箱,來到上海市中心的中信泰富廣場,與市民游客見面。
日前,《萬物野蹤·一個長江和TA的朋友們生物多樣性主題展》巡展第三站在中信泰富廣場LG層開展。
展覽以長江流域為線索,以6組環保旅行箱為載體,串聯起長江源頭至下游長三角城市的多樣生態場景。展覽既有雪豹、大熊貓、江豚等“明星物種”的靈動身影,也聚焦青頭潛鴨、勺嘴鷸等國際瀕危物種的生存現狀,同時探討野豬等“城市鄰居”引發的人獸沖突議題。
展覽由中信泰富廣場、華泰證券、華泰公益基金會、覓藍生態文化發展中心聯合主辦,將免費開放至5月30日。2018年,益心華泰“一個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從長江源頭啟動,今年是“一個長江”項目的第七年,項目覆蓋的地域從源頭一直流淌到入???。
長江源頭——三江源國家公園
千百年來,雪豹、狼、藏狐、鼠兔、兔猻等高原明星就在這里繁衍生息。2021年,世界海拔最高、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展示窗口。
你會看到這些最有代表性的
高原物種的可愛身影,
也能看到在這里生活的
藏族姐姐們親手制作的它們~
除此之外,還能看到藏族大哥和科學家一起安放在野外的紅外相機到底是如何把它們從遙遠的荒野拉近到我們的面前。
長江上游——大熊貓國家公園
在這個旅行箱中,你可以了解野生大熊貓和人工飼養大熊貓的區別,看到它們在野外的朋友們,以及一些特別展品哦!
野生大熊貓們的生活
到底是啥樣的呢?
我們可以在這個
大大的紅外相機里“暗中觀察”。
長江中游城市——武漢
在長江流域的野生動物中,有一些物種對于環境的變化格外敏感,而生性膽怯敏感的青頭潛鴨就是其中的典型。
近年來,或許是由于氣候變化和棲息地退化等因素,青頭潛鴨的棲息地在一直收縮,而其種群數量可能也已經縮減到不足1000只。
那么,青頭潛鴨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樣的呢?當我們在野外看到TA在水面上優哉游哉時,水面下又是什么樣呢?在現場,你會分別看到青頭潛鴨不同的朋友們哦!
長三角城市——南京
在南京,這里有江豚、野豬和它們的朋友們,還有首次在南京被發現的秤錘樹。
在這個旅行箱里,
我們將一起探訪紫金山的夜晚,
看看在城市中還有哪些“野朋友”!
南京奧體中心不僅是一座公益性全民健身中心,也是南京本土野生動植物棲息的家園。同時,它也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之中,瀕臨長江生態走廊,生物多樣性潛力巨大。
2021年起,南京奧體中心開始布設紅外相機,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通過這些工作,希望以此為樣本貢獻于城市生物多樣性研究及生態恢復。
長三角城市——上海
近年來,貉頻頻出現在城市小區之中,特別是在中國最為繁華的城市之一的上海。
目前,上海有貉出現的社區已超過300個。在這些人的居所中,除了植物、昆蟲等“自然”食物,廚余垃圾等城市代謝的產物也都會成為它們的食物來源,而墻基下面固有的空洞、樹根石隙、下水道排污口、假山裝置等都會成為它們的居所。
我們該如何對待它們,
才能讓我們的“野朋友”
也自由地生活在城市之中呢?
在這個旅行箱中,
你將找尋答案。
長三角濱海濕地——江蘇鹽城條子泥
每當遷徙季節來臨,總能在中國東部海邊的灘涂或濕地的水邊發現一群身形小巧,但移動迅速的小小身影在泥灘上快速走動,低頭進食,而它們就是鸻鷸類。
條子泥濕地位于黃渤海區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EAAF)上的關鍵“加油站”,更是備受國際關注的瀕危物種的關鍵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包括全球種群僅600只左右的勺嘴鷸,對于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至關重要。
在這個旅行箱中,
你將看到條子泥的美好夕陽,
讓我們一起守護勺嘴鷸
和它們的候鳥伙伴們吧!
記者:黃小清
部分圖片:中信泰富廣場
編輯:路景斕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