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境內的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地面積廣,植被覆蓋率高,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在興隆山保護區境內,已探明的高等植物就超過了500種,脊椎野生動物160多種,其中不乏國家重點保護的對象。
比如馬麝、梅花鹿等在這里均能找到。近日,甘肅興隆山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數據時,又驚喜地發現了豹貓捕食鳥類的珍貴場景。
豹貓雪地覓食,伏擊捕獲一只山雀
豹貓我國分布范圍比較廣的一種小型貓科動物,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生存著豹貓的健康種群。另外,在我國13種貓科動物里面,豹貓不僅分布廣泛,而且數量也是最多的。
甘肅興隆山保護區一直以來都有豹貓生存,此前也曾拍到過豹貓的身影。不過與之前的發現不同,此次紅外相機直接拍到了一只成年豹貓捕食的畫面,可謂是十分珍貴,這對于我們研究豹貓野外生存狀態具有重要的意義。
雖然南方一些地區白天的氣溫已經超過了30攝氏度,但興隆山保護區里,還是一片白皚皚。積雪覆蓋了陸地,這給一些捕食的覓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只見一處林中空地上,一只健壯的豹貓正在往旁邊的灌木叢悄悄移動,眼睛死死地盯著前方,腳步十分輕盈。
看樣子豹貓這是在狩獵了,多數的貓科動物都采取伏擊的方式狩獵,在發起攻擊之前,它們會悄悄靠近獵物。果然,不一會兒,這只豹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灌木叢里捕獲了一只山雀。之后叼著獵物,邁著勝利者的步伐,準備找一處安全的場所飽餐一頓。
像貓又像豹子,民間稱其為“石虎”
從外形上看,豹貓的身形跟一只家貓差不多,只是身材比家貓更加纖細,四肢更修長,這一看就知道它們要比家貓靈活矯健不少。因為分布范圍廣,所以它們身上的毛色有一定差異。
南方種群毛發基色為淺黃色或者淡褐色,北方種群毛色則更偏灰白一些。無論是北方種群還是南方種群,它們的身上都布滿了深色的斑紋,就像是豹子一樣,因此得名。
豹貓主要棲息于山地林區、郊野灌叢等環境類型里,在我國分布比較廣,多數省份都有發現。在民間,豹貓也被稱為“石虎”,它們性格兇悍,攻擊性強,的確跟一只小老虎差不多。
當下我國大多數的森林里面,是沒有虎豹的,尤其是南方地區,普遍缺乏大型捕食者,所以豹貓儼然成了當地的主流捕食者。它們主要以各種小型的動物為食,比如各種鼠類、蛙類、鳥類等等。
兇猛又靈活,狩獵效率比狼還高
豹貓是全能型的獵手,它們擅長攀爬,所以能捕捉樹上的小鳥;也會游泳,會捕捉潛水里的魚蝦蟹。當然更多的是狩獵陸地上一些小型的嚙齒動物,比如松鼠、老鼠等等。
狼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自然界高超的獵手,但是你知道嗎?狼的覓食效率其實并不算高,平均狩獵成功率只有14%左右,一些獵物豐富的地區能達到20%。然而豹貓的狩獵成功率,通常都在35%左右,遠遠超過了狼。
豹貓不僅狩獵野生獵物,一些生活在林緣村寨附近的豹貓,經常會趁著夜色,偷偷溜進村莊,憑借靈活的身手,盜食雞鴨等家禽。所以在一些農村地區,又將豹貓稱作“抓雞虎”。同樣是偷雞吃的高手,豹貓帶來的危害要比黃鼠狼要更大一些。
黃鼠狼偷雞吃,往往是潛入雞舍叼走一只雞,而豹貓一旦闖入雞舍,往往是咬死咬傷一大片。而且它們性格兇猛,有時被人們發現了,還會齜牙咧嘴發出威脅的聲音。
歷史上豹貓在我國的分布就比較廣,曾經的種群數量非常龐大。但后來由于遭到大量獵殺,以及棲息地喪失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銳減,一度變得很難發現。
然而近十多年來,隨著生態環境逐漸得到改善,豹貓的數量也在不斷上漲,相關的目擊事件也更頻繁出現,不少的地區,都有豹貓的確切記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