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態學中,對于那些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具有決定性作用的物種,通常稱之為“核心物種”,就比如熱帶雨林生態中的雨林榕樹,一棵古老的榕樹能孕育出完整的生態系統——它的氣根深入土壤,樹冠遮天蔽日,為萬千生物提供棲息之所。
如果我們把汽車產業也看做是一片“雨林”,那么一家優秀的車企,就可以看做是其中的一棵“雨林榕樹”,那么車企是如何在“汽車產業雨林”中發揮作用的呢?在華晨寶馬上,我們可以一窺究竟。
1、深耕技術根系,469項專利織就創新脈絡
榕樹的氣根起著固土培基的作用,而華晨寶馬的根系,或者說成長基礎,則是技術,只有以技術為根系,且技術根系足夠牢固、廣闊,才能讓企業擁有應對行業風險和產業變革的“抓地力”,并快速生長。
但“技術根系”不會憑空長出來,需要靠大量的研發投入,更需要靠激活一線員工的創新活力。華晨寶馬深諳此道,因此創立了“創新工作室”制度,立足一線,為員工創造適宜的環境,而大量成果證明了企業這一做法的正確性和前瞻性。
近日,華晨寶馬沈陽生產基地創新工作室以“創新調節工具設計”再添一項國家專利,將公司專利總數增加至469項。這項專利來自華晨寶馬工會創立的第一家工作室——安亮勞模工作室,其中工作室的核心員工就是車身鈑金維修高級技師、全國勞模安亮。
在他的帶動下,工作室專注車身工藝突破,獲得了8項國家專利,僅針對一款車就實施了20多項工具改進,可以說做到了對細節的精益求精。
值得注意的是,像這樣的創新工作室,華晨寶馬沈陽工廠有多達14個,它們都由基地的勞模牽頭成立,分布于生產、物流、安全、研發等各個領域。這些勞模包括全國勞模1人、省級勞模7人、市級勞模38人,他們的出現,與華晨寶馬堅持以創新精神賦能員工的人才培養理念密切相關。
由于身處一線,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骨干員工們對于生產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總能提出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每年申報約30項國家專利,產生經濟效益超千萬元。為確保產品的高品質、生產的高效性以及資源的有效利用做出了巨大貢獻。
比如“水性色漆廢溶劑回收項目”,這是涂裝車間的一個難題,行業的普遍做法不可避免的要焚燒廢溶劑,但這會產生排放廢危,而且有機溶劑使用量也比較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華晨寶馬涂裝車間技術規劃團隊經過多輪驗證,在行業方案上大膽創新,最后確定了行業首創的低溫減壓蒸餾處理技術為最優解決方案。
這一方案效果非常顯著,自2024年3月起,僅一年時間,單廠涂裝車間就減少了400噸水性廢溶劑的排放,而這些排放物可以裝滿10輛大型油罐車。
通過這兩個案例不難看出,華晨寶馬已經在沈陽生產基地形成了一套全面高效的創新人才培育激勵體系,而每一個創新工作室、每一項創新成果,都像是榕樹的一條氣根,最終這些氣根織就了華晨寶馬的創新脈絡,為企業發展源源不斷的輸送能量。
2、打造光合網絡,產學研共生形成能量循環
有了強壯的根系,一棵參天大樹還需要不斷與外界交互,借助陽光、水、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對于華晨寶馬來說,則意味著要打開創新的大門,與相關產業界、學術界協同作戰,打造產學研光合網絡,形成生生不息的能量循環。
具體操作上,華晨寶馬依然以創新工作室為抓手,其中楊爍工作室和鐵西總裝創新工作室貢獻了兩個典型案例。
2022年底,華晨寶馬楊爍工作室參與的中國首個600千瓦太陽能直流微電網增壓站投入運行,成為我國智能電網技術的一大突破,這是一種集成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和智能調控技術的電力樞紐,既是智能電網技術的創新,也對V2G (Vehicle-to-Grid,即車網互動) 應用場景的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此基礎上,2025年1月,華晨寶馬首個智能V2G實驗場站在研發中心建成,連同光伏超充技術一并研發推進,而這都離不開華晨寶馬構建產業研聯盟的努力。
針對業界高度關注的HPC(大功率快充)和V2G如何結合的問題,楊爍工作室與東北大學、國家電網協同發力,最終不僅為華晨寶馬研發中心提供直流充電域配置技術解決方案,還為反向充電技術研究提供了測試環境,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綠色轉型。
鐵西總裝創新工作室的“轉轂輥筒翻新項目”也是校企攜手的一大成果,而且是華晨寶馬于一線生產細節處尋找創新點的典型代表,而這支隊伍成立時間才一年時間。
對于日常產品車的轉轂測試,輥筒表面涂層會不可避免的產生磨損,就此,工作室與沈陽工業大學合作,借助學府國家級的材料專業知識資源,結合工作室對輥筒的結構分析,共同開發出性能更優的涂層材料及翻新工藝,并添加鎳等金屬成分增強其高溫耐磨性和耐腐蝕性,使測試過程更加穩定高效,確保了產品的高質量交付。
通過這兩個案例不難發現,華晨寶馬在成功打造創新工作室體系后,并沒有止步,而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向外延伸,通過產學研聯盟,構建起第二層創新體系,并在這個體系內實現知識轉化、技術反哺、人才共生。
3、助力生態重構,從“單木成林”到“萬木共生”
在創新工作室和產學研聯盟上,華晨寶馬這棵“雨林榕樹”已經展現出了它的“生態孕育力”,但這還遠遠不夠,所以華晨寶馬將創新觸角進一步向外延伸——產業鏈上下游。這也成為華晨寶馬的第三層創新體系。
在產業經濟學和產業鏈治理領域,有一個“鏈主”的概念,指的是在產業鏈中占據核心地位、具有主導作用的企業,這些企業通常具備資源整合、技術引領和生態構建能力,通過協調上下游、制定行業標準、推動技術創新等方式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華晨寶馬就是汽車產業鏈中典型的“鏈主”單位,其技術創新往往也是產業鏈技術進步的重要推動力,華晨寶馬深知這一點,所以一直積極承擔“鏈主”的責任,為推動產業鏈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日前,由沈陽市總工會發起的“沈陽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工建聯盟”(以下簡稱工建聯盟)正式成立。華晨寶馬作為鏈主單位,攜手首鋼、海斯坦普、名華模塑、采埃孚等30家上下游企業,通過舉辦職工技能競賽、創新工作室聯盟等方式,實現技術協同與優質資源共享,以創新技術賦能汽車產業。
實際上,華晨寶馬此舉也是在發揮核心物種的作用,從自我成長到圍繞自己構建生態再到托舉萬木共生,華晨寶馬這棵“雨林榕樹”正在讓整個汽車產業雨林活力愈盛。
經營多年,華晨寶馬已經構建起全面、高效、生態化的三級創新體系,不斷地為企業、行業、社會賦能,始終帶給用戶最具價值的產品和體驗,明年首款國產BMW新世代車型就將與中國消費者見面,它將充分展現華晨寶馬的創新能力和智能制造能力。
目前,首款國產BMW新世代車型的測試車已在華晨寶馬里達廠區下線并開啟全面測試。作為首款中國專屬新世代車型,它承載的不僅是德國工藝與中國智造的融合,更是一個產業生態系統的進化宣言。在這片被“雨林榕樹”滋養的土地上,技術根系持續蔓延,能量網絡晝夜流轉,一個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汽車產業生態正在勃發——這或許是中國智造向未來交出的另一張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