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播放蟬鳴“白噪音”的“音樂盒”公廁,配備自動清潔系統的“零接觸”衛生間,你體驗過嗎?近日,靜安區膠州路與安遠路交叉口的音花園內,一座集科技感與人文關懷于一體的24小時環衛公廁“樂享驛”煥新亮相。
音花園地處靜安、普陀兩區交界,不僅是靜安區風貌窗口,也是展示靜安綠化市容行業建設管理水平的代表性點位。音花園內部配建的環衛公廁(膠州路810號)因建成年代久遠,場地與設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受困于空間局促、內部空間使用率較低,日常保潔難度大,難以滿足人流量需求,市民使用舒適度低。
改造前(圖片:區綠化市容局)
為了更好地服務市民,日前,靜安區綠化市容管理部門對膠州路810號的環衛公廁完成了全方位改造提升。
設計團隊以“音符律動,生態綠色”為核心理念,讓建筑與音花園藝術氛圍深度融合。外立面采用立體垂直綠化與適量的鏡面、不銹鋼材質組合,使公廁建筑與花園景觀相融合。
建筑外部入口通道進行了拓寬,優化行人的通過空間。入口頂部結合原建筑結構設計出一部分雨棚,并在雨棚下設置可休憩座椅,不僅改善雨雪天氣如廁排隊等候的不便,也為周邊市民、路過的新就業群體提供臨時歇腳之處。
令人稱奇的是
“樂享驛”內部的聲效系統。
內部空間呼應音花園獨特的音樂主題,引入了“五線譜”造型吊頂以及聲控設備,在盥洗區與廁位區設置獨立自然聲音效系統模擬林間流水、鳥鳴蟲鳴等“自然白噪音”,通過定向揚聲器控制聲音傳播,營造出都市中的“聲音綠洲”。
同時,結合通風系統的噪聲控制(如機械通風噪聲≤50分貝),確保自然音效與功能性噪音的平衡,并考慮聽障人士或對聲音敏感群體的需求,設置音量調節按鈕以及靜音模式。
科技賦能
也是本次升級的一大亮點。
考慮到該設施使用頻率較高,保潔難度較大,“樂享驛”引入武寧南路54號“靈觸公廁”(non-contact toilet)“全程無接觸”的理念,選用全自動的廁位設備以及自動清潔設備,智能清潔機器人隨時待命,優化市民如廁體驗。
“螺螄殼里做道場”的
內部空間改造同樣別具匠心。
為解決室內空間狹窄,通行不便的問題,室內空間采用一體化墻板和玻璃隔斷減少空間占用,優化了管理間與臺盆區域,使原本空間使用率較低的區域得到釋放,并實現了廁位的增加。
為滿足市民的夜間如廁需求,“樂享驛”實行24小時開放。公共衛生間配套則充分考慮使用安全與使用舒適度,配備有通用衛生間、小便間、洗手間、管理間以及第三衛生間,同時有空調及排風系統,確保空氣清新。
第三衛生間配備了嬰兒板,方便家長使用。此外,還在公廁設有各種適老適幼的設施,洗手臺采用了高低洗手盆設計,方便兒童使用,確保各類人群都能得到貼心關懷。
“既要實用更要傳遞溫度,希望這座公廁能夠給使用的市民帶來片刻的療愈。”
區綠化市容局環衛管理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樂享驛”的改造彰顯著靜安區綠化市容管理部門正以“繡花功夫”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升級,讓城市公共空間真正成為市民的“共享客廳”。
記者:蔣文婕
圖片:錢堃
視頻:錢堃
編輯:路景斕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