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下班趕緊回家”“超兇”“大雨、暴雨、大暴雨”……當心!最近強對流天氣生猛。
大風來了!成都市氣象臺5月22日22時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22日當晚,成都市邛崍、蒲江、郫都等地發出大風預警。
從5月開始,全國不少地區都遭遇了強對流天氣,這種天氣“爆炸式”釋放能量的方式,帶來的是大風、暴雨,甚至是冰雹。如果強對流天氣中的雷暴被組織起來,形成一條弧線向前推進,破壞性更大。為什么5月頻現強對流天氣?如何預報陰晴不定的強對流天氣?22日,封面新聞記者采訪了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戴云偉。
在此,提醒成都市民,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避免戶外活動;暫停露天集體活動和高空等戶外危險作業;切斷危險電源,遠離金屬門窗,在空曠場地不要打傘,不要在樹下、電桿下、塔吊下、山頂、水邊或空曠地帶停留或者躲避,不要將金屬物品朝天握在手中或者扛在肩上。
強對流天氣來了
成都市氣象臺5月22日22時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6小時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高新西區、高新南區和青白江區的所有鎮(街道)有雷電活動,可能會造成雷電災害事故,雷雨時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陣性大風,個別地方大雨。
22時30分,成都城區已經刮起大風,濕熱天氣溫度驟降。
近期,全國不少地區暴雨天增多。5月22日凌晨,武漢遭遇強對流天氣過程,包括雷雨、大風等現象。從高空俯瞰,烏云密布,閃電頻繁劃破夜空。5月21日晚開始,強降雨天氣影響湖南,張家界、常德出現暴雨,局地大暴雨,慈利、桃源部分鄉鎮發生特大暴雨。
受強對流天氣的影響,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暫停了5月21日至24日期間途經峰福、皖贛、鷹廈鐵路的部分旅客列車服務。
不穩定能量“爆炸式”釋放
為什么進入5月,強對流天氣頻發?這要從冷暖空氣“碰撞”說起。
先說降水,降水是空氣中的水汽在上升運動中凝結而形成。如果造成上升運動的只是大范圍冷空氣活動對暖空氣形成的動力抬升,這時暖空氣上升相當被動,形成降水的過程比較緩慢,上升速度一般為1~10米/秒,除了長時間的持續降雨,一般不會造成多大災害。我國冬半年的降水基本都是屬于這種穩定性的降水。
“立春過后,隨著太陽輻射加強,同時,來自海上的暖濕空氣攜帶了更多潛在能量,以溫度高、濕度大為主要特征。暖濕氣流所到之處,都與高空的干冷空氣形成高度不穩定的垂直結構。一旦有某種原因造成上升運動,就會同時觸發大氣中潛在的不穩定能量,造成這種不穩定能量“爆炸式”釋放。”戴云偉解釋,“這就導致空氣急劇上升,上升速度可達幾十米/秒,在地面產生8-12級大風,局部陣風還可以達到12級以上,形成強對流天氣。”這種強對流天氣常常會造成局地性暴雨,同時還可能形成冰雹。
如何探測強對流天氣?
強對流天氣突發性強,局地性強,變化快,災害性大,也是目前氣象預報中科學難題,但是依靠全國密布的雷達系統,一般還是能提前捕捉到它的蹤影,并據此發出預警。
藍云綠雨黃對流,紅到發紫強對流
“我們靠雷達回波來判斷強對流天氣的強弱。”戴云偉解釋。
雷達探測的原理和黑夜中我們拿著手電看物體一樣,雷達和手電都是自己先發出電磁波,我們眼睛之所以能借助手電在黑夜中看到物體,是手電發出的電磁波被物體反射回來的電磁波照射到了我們眼睛。在幾十、幾百公里外的天空,如果某處空中有降水粒子,雨、雪、冰雹等,即便在白天我們肉眼也無法看到,但是雷達可以發射出一定頻率的電磁波(不可見光部分),遇到這些降水粒子,同樣也會把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反射回來,被雷達接收系統捕捉到,并形成圖像,這就是雷達回波圖。
“降水粒子越大、越密,形成的雷達回波就越強。”這個強度單位為dBZ,通常也用顏色來體現,從藍色到紫色數字漸大。為了方便記憶,戴云偉編了一句順口溜“藍云綠雨黃對流,紅到發紫強對流”即藍色表示云、綠色表示雨、黃色表示對流天氣產生的雨,紅到發紫表示強對流天氣產生的大雨滴、冰雹等。紅到發紫對應的是45dBZ以上的強度,也稱強雷達回波,表示該處有強對流產生的降水正在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