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聲明稱,①本單位不存在名為“病毒研究所”的下設部門;②常榮山非本單位工作人員,且與本單位不存在任何關系;③網絡上關于“江蘇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長常榮山”等表述不符合事實,已侵犯本單位合法權益。④現提醒社會公眾勿傳謠信謠,對發布相關不實表述的行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為什么常榮山突然被針對?原來是,近期,某媒體報道新冠肺炎疫情時,采訪了一個專家,媒體署名為“病毒學專家、江蘇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長常榮山”,其觀點被多家媒體及自媒體賬號(包括不少媒體、政府部門的賬號)轉載。
近期,新冠肺炎又迎來了一波傳播高潮,引起了媒體的注意,媒體采訪專家介紹情況、趨勢及預防措施、診療方法等,這是一個常規做法。那為什么出現了“假專家”呢?
其實,這反映了多個現狀。
①媒體報道,需要專家提供觀點,卻很難找到說話的專家。政府背景的專家不接受采訪,院校背景的專家也越來越不愿意接受采訪。尤其是在行業主管部門還沒“定調”前,專家很少愿意發表自己的觀點。媒體按流程發送了“采訪提綱”,在匯報到單位負責人后通常從此“杳無音訊”。
②不少媒體要求,采訪專家必須有“title”,就是職務,且現有職務有全部羅列的趨勢。如果沒有職務的話,即使再有名的名人,其觀點也難被采納,而少數采納的也會在署名中包含前職務。如果前職務敏感,記者、編輯就會想辦法,要求被采訪人想辦法提供一個,或記者自己到網上搜一個。這時就可能出現張冠李戴的錯誤署名,甚至虛假署名。
③本來媒體可以用“獨立行業分析師”這樣的描述,這也是境外媒體的常規做法,但現在國內很多媒體,都明確不允許這么署名。
④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是少數的另類,他堅持研究我國人口發展趨勢,被稱為“人口經濟學家”,也曾經獨立或合作發表過大量的文章和論文,影響很大。但其觀點被權威媒體采納的并不多,且轉載大多是獨立成文,在報道中少量引用的也不多。
⑤對于社會關注的熱點,專業人士獨立的解讀、分析很重要,但現在越來越少了,珍惜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