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來臨,萬物復蘇。氣溫逐漸回暖,雨季的郊野,一簇簇蘑菇破土而出,猶如大地的饋贈。這些形態各異的菌菇,承載著人類對自然的原始向往,卻也暗藏著致命的危險。
近幾年我市多次發生誤采誤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引起多人死亡。云浮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特別是有采挖野生蘑菇習慣的朋友,應遠離野生蘑菇,不采摘、不購買、不食用野生蘑菇和來源不明的蘑菇,避免中毒事件發生。
一
認知陷阱:
那些關于毒蘑菇的致命誤解
民間流傳著“顏色鮮艷才有毒”“蟲食無害”“銀器、大蒜一起煮會變黑的才有毒”等判斷標準,這些經驗主義認知正成為隱形殺手。白毒傘通體雪白,卻是我國致死率最高的毒菇;紅菇屬于既有可食種類,也包含劇毒成員。
生物進化賦予毒蘑菇強大的偽裝能力。我國已知的400多種毒蘑菇中,大多數具有極強的迷惑性,即便是專業分類學家也需要借助專業工具或檢驗設備才能準確鑒別,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部特征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另外,由于是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有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野生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二
毒蘑菇的危害
毒蘑菇中毒可以產生急性肝損害、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胃腸炎、神經精神癥狀、溶血和光敏性皮炎等后果,中毒救治非常困難,嚴重可以導致死亡。
三
如何預防毒蘑菇中毒
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為了避免誤食野生毒蘑菇,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堅持“三不原則”:不采摘、不購買、不食用野生蘑菇和來源不明的蘑菇。
2.避免經驗主義。多起中毒事件結果表明,中毒往往發生于采挖人的過度自信,認為自己經驗豐富,會辨別,殊不知野生蘑菇形態辨別并不可靠,且還存在有毒植物共生、沾染等問題,可能導致本來無毒的野生蘑菇受污染而帶毒。
3.強化安全防范意識。不要錯信“野生的就是好的”這類謠言,管好嘴巴,控制獵“野”心理。當我們放下對野味的執念,科學認知自然界的潛在風險,才能真正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四
中毒了怎么辦???
1
立即呼叫救護車:
萬一誤食毒蘑菇,撥打急救電話120或盡快到附近醫院就診。
2
催吐:
如果患者仍在清醒狀態,用手指壓迫舌根催吐,盡可能將胃里的食物吐出;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3
留樣:
吃剩的蘑菇、湯水或嘔吐物,應留存送醫院檢查,以備鑒定,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后。
特別提醒,有人發生中毒后,凡同食用過同樣蘑菇者,無論是否發病,均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以確保自身健康安全。
最后,給大家看看
華南地區常見的毒蘑菇
下次遇到它們要遠離!
來源丨云浮疾控動態微信公眾號
一審丨黃海志
二審 丨譚 瑋
三審丨林偉志
創文:
覺得不錯,請點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