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蕊
云南哀牢山森林中的“樹冠羞避”現象。 胡金承攝
為了自我保護,也為了更好獲取陽光,樹木的樹冠盡量保持距離,這就是“樹冠羞避”現象
在云南哀牢山的森林里,生存空間再擁擠,相鄰樹木的樹冠也不會相互遮擋,盡量保持距離。這種現象被稱作“樹冠羞避”,常見于熱帶、亞熱帶闊葉林。
樹木也會相互“禮讓”?這是什么原因?相關研究從不同方向作出解釋。
從物理角度來說,樹冠之間相互摩擦碰撞,會導致樹冠的枝條樹葉特別是頂端出現磨損,一旦有了缺口,病蟲害就容易侵入。因此,保持距離的樹木,會有更多生存機會;頂端被磨損后,樹木也會轉向其他方向生長,減少跟周圍樹木靠近的機會。保持距離,是樹木為了自我保護達成的“共識”。
從光合需求來看,樹木生長需要光合作用。樹木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可以盡量減少互相遮蔽,讓樹木更好地獲取陽光。
進一步研究顯示,植物會通過化學物質與周圍樹木“交流”信息。當與鄰近樹木接近到一定程度時,樹木會作出反應,調整生長空間。
不只是“樹冠羞避”,整個森林生態系統正是在既“競爭”又“禮讓”中,形成穩定、平衡的生態系統。高大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等,共同構成立體豐富的植物圖景。
(作者為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教授,本報記者楊文明采訪整理)
選題線索來信郵箱:rmrbstb@peopledaily.cn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3日 12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