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云南省基本建成以“5大分區布局”“1+9站點布設”“靶向式監測”為重點的退耕還林生態效益監測布局網絡體系,全面提升生態效益監測效能。
近年來,云南省退耕還林生態效益監測以監測站點布局為“切入點”,著力優化站點布設和網絡構建,按照滇東北亞熱帶云南松、濕潤常綠闊葉林監測區,滇西北青藏高原東南緣寒溫性針葉林、草甸監測區,滇中高原亞熱帶北部常綠闊葉林監測區,滇東南季風北緣熱帶雨林監測區,滇西南亞熱帶南部常綠闊葉林監測區5大區域進行監測布局,既兼顧云南省重點生態功能分區,又覆蓋退耕還林工程建設重點地區,全面反映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成效。
生態效益監測以滇東北曲靖市會澤縣退耕還林生態效益監測站為“1站”建設重點,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所和機構協作配合,整合滇西北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退耕還林效益監測點、滇中高原昆明市滇中高原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騰沖高黎貢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等“9點”,形成“1+9”站點協作、共享監測數據成果的效益監測網絡體系。各站點在統一監測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等基礎指標的同時,根據區域生態本底與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目標開展差異化監測,做到既有側重又貫通協同,形成“共性指標+特色指標”的科學組合框架,實現了對退耕還林成效的科學評估與動態追蹤。(羅昆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