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惠新天地以智慧化、多元化發展持續釋放消費活力。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惠州市惠城區河南岸街道以組織建設為基礎、服務創新為關鍵,在助力商圈品牌化、項目化運作上不斷發力,將組織優勢持續轉化為發展動能,走出了一條產城融合發展新路徑。近期,河南岸街道繼續以黨建為引擎,通過“黨建+商圈+服務”模式,構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創業、關愛新就業群體的立體化體系。
港惠羅浮里開業一年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在營體量最大的購物中心,港惠新天地在河南岸街道黨工委和商圈黨委的指導下,以智慧化、多元化發展持續釋放消費活力。這座25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通過“購物中心+百貨管理”的精細化運營,實現近2000名導購員數字化管理,整合700余品牌資源,形成“業態互補、數據互通、會員共享”的生態閉環。
“我們正以三期項目港惠羅浮里為突破口,探索文旅商融合發展新范式。”項目負責人秘海英介紹,作為惠城首個文旅商業綜合體,港惠羅浮里開業一年來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增長42%。
整合多方資源為求職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五一前夕,“驛心筑夢·禮贊勞動”活動在港惠新天地拉開帷幕。該活動由河南岸街道就業驛站聯合惠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惠城區河南岸街道就業驛站等單位開展,通過“1+N”多線對接機制,整合社區、婦聯、社工等多方資源,為求職者提供崗位對接、技能培訓、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
“這種‘商圈+就業’模式真正打通了服務最后一公里。”河南岸街道就業驛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模式針對不同的群體提供精準化服務:比如針對女性就業群體,為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貼息貸款及創業帶動就業補貼提供宣傳咨詢,助力婦女群體輕松創業;對于殘疾人群體,則通過殘疾人就業信息共享平臺,為殘疾人群體搭建更便捷的求職通道。現場還有惠城區慈善總會、惠城區明德慈善會為群眾帶來免費勞工義診和勞動法律咨詢,暖心舉措收獲群眾廣泛贊譽。
慈善團隊、商戶向騎手發貼心禮品包
近日,“關愛外賣騎手·傳遞城市溫暖”在港惠三期廣場上啟幕。河南岸街道惠南社區黨總支聯合共建單位、轄區愛心企業,搭建牙科、眼科、中醫義診、健康科普、法律咨詢、移動通信等“一站式”公益服務區,傳遞社會關懷,活動吸引近百名騎手參與。
活動現場,“騎手驛站”需求調研同步啟動,收集騎手們真實訴求與有效建議。惠城區慈善總會、惠城區明德慈善會等多家單位和商戶為騎手發放貼心禮品包,內含防曬冰袖、醫用口罩、降暑飲品,以及交通安全宣傳單等實用物資。“平時趕單顧不上體檢,今天醫生幫我檢查了頸椎,還教了緩解不適的方法,特別暖心!”騎手小王感慨道。
“我們將以驛站為紐帶,持續完善‘需求收集-服務響應-資源對接’機制,打造更有溫度的新就業群體服務生態。”惠南社區黨總支書記說,未來,惠南社區將以調研結果為導向積極推進騎手驛站建設,聯動更多社會力量,為新就業群體構筑堅實后盾。
近年來,通過“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促”的黨建聯建機制,河南岸街道已形成以港惠為核心,輻射周邊的商圈示范區。接下來,河南岸街道將持續深化“商圈黨建”品牌建設,推動實現從智慧商圈建設到就業服務創新的再升級,讓黨建溫度轉化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采寫:南都記者 李曉慧 通訊員 蔡馥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