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生活中對"情商"的理解存在誤區。
有人覺得能說會道、處事圓滑是高情商,也有人認為會看人臉色、討好他人才是高情商。
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說過一段他對于“高情商”的理解:
“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能會說?道,特別會?來事,并不是情?商高。
真正的?情商高,是這個人?無論人?前人后,都被無?限?信任,也善于?把好東西分享?給?別人,他人有?難時,愿意伸?出?援手。”
許多時候,我們總誤把一些虛偽的套路當做情商,其實,真正的高情商不是表面圓滑而是內在可信。
一、信任是一個人最大的本事
玻璃大王曹德旺說過:“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別人敢把身家性命交到你手上。”
八面玲瓏的人或許能贏得一時的喜歡,但只有值得信任的人,才能贏得長久的關系。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信任才是最稀缺的資源。
嘴上說得天花亂墜,遇到難處就躲閃的人,永遠得不到真心相托;
平時默默耕耘,關鍵時刻扛得住事的人,才能讓人安心交付。
成年人的信任,是一次次說到做到的累積,是一回回危難不退的驗證。
1993年,華為還是一家小公司,任正非帶著團隊研發交換機。
當時公司賬上只剩2萬元,連工資都發不出。
有位老員工私下找到他:“任總,我家里有病人急需錢,能不能先預支三個月工資?”
任正非沉默片刻,轉身從自己包里掏出僅有的8000元積蓄:“你先拿去用,公司再難也不能難兄弟。”
后來華為資金鏈斷裂,銀行拒絕貸款,正是這位員工抵押了自家房子,幫公司渡過難關。
二十年后,有人問任正非:“當初您怎么敢把最后一點錢給員工?”
他答:“我若連身邊人都不敢信,誰還愿跟著我啃硬骨頭?”
如今華為遭遇國外重重圍剿,數萬員工自愿降薪共克時艱。
而這份凝聚力,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埋下伏筆。
《道德經》有云:“信者,德之基也。”
誠信這兩個字,表面看是處事方式,往里看其實是做人的根基。
當代社會,越來越多人沉迷走捷徑,總想靠花言巧語或小聰明快速獲利。
但真正聰明的人早就看透:做事不偷工減料,待人少耍心眼,日子久了自然會贏得口碑。
少計較得失,多記得人情;少盯著回報,多主動付出。
人生最大的謊言是我認識很多人,最硬的底牌是很多人信我。
以真誠之心待人,自然能收獲他人的尊重與信賴,人生的好緣分和真機會,就是這么攢出來的。
二、真正靠譜的人
辦事利落,說話簡潔,為人實在
網上曾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究竟什么是“靠譜”呢?
一位網友是這樣回答的:“凡有事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我深以為然。
人與人的交往,看重的不是承諾時的慷慨激昂,而是行動時的沉默篤定。
事來了不躲,話出口不悔,人前人后如一。
這樣的人平時未必愛顯擺,可能悶聲不響沒什么存在感。
但只要到要緊關頭,一出手就能穩住局面,連邊邊角角都能考慮地細致周全。
真正的靠譜是從不消耗別人的期待,你說的話別人敢當真,你應的事別人不用催。
上世紀70年代,北京百貨大樓售貨員張秉貴,因“一把就能抓準分量”的絕活聞名全國。
但少有人知,他更珍貴的是“三不原則”:不拖延、不夸口、不越界。
每天早晨8點,他總會提前半小時到崗,把柜臺擦得锃亮,商品擺得分毫不差。
顧客要半斤糖,他一把抓起,秤桿紋絲不動。
遇上挑剔的客人反復換貨,他也只是點頭說“好”,從無半句怨言。
有次暴雨夜,一位山東老鄉來買結婚用的紅綢,偏偏庫存告罄。
同事勸他:“讓客人明天再來。”
他卻冒雨騎車跑遍半個北京城,深夜敲開倉庫的門。
次日清晨,老鄉捧著紅綢哽咽:“北京城這么大,辦事我就信你張師傅。”
退休那天,有一位老顧客給他送來錦旗,上面寫著:“事不拖,三十年如一日;話不多,半輩子無虛言。”
晚清名臣左宗棠留過一句家訓:“不誆不騙不欺心,不驕不躁不妄言,此乃安身立命之本。”
事拖之人,終究錯失良機;話多之人,往往言多必失;作鬧之人,遲早耗盡福報。
人生在世,處事圓滑不如可靠實在,能言善辯不如守信重諾。
真正打動人心的,永遠是一個人內心的赤誠和擔當。
別人對你放心,從來不是看你說了多少漂亮話,而是看你埋了多少苦功夫。
三、高情商的背后是好人品
《菜根譚》有云:“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人們總以為高情商的本質是技巧,是圓滑,是八面玲瓏的手段。
實際上,真正的高情商并不流于表面,而是骨子里對人的尊重和對心的體諒。
所有令人如沐春風的言行,背后支撐的,始終是一份厚道與修養。
所謂高情商,不過是好人品的自然顯露。
1.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
作家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信息繭房里,我們都在抱怨不被理解,卻從未真正理解他人。
高情商的本質,是突破自我視角的局限。
當父母嘮叨時,試著看到他們背后對孤獨的恐懼;當伴侶沉默時,試著觸摸對方內心未被言說的疲憊。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無聲,真正的共情,是能在他人沉默時聽見驚雷。
換位思考不是妥協,而是認知的升維。
它能讓人在利益沖突時找到第三條路,在意見相左時架起溝通的橋。
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不是八面玲瓏的技巧,而是愿意彎下腰的真誠。
2.善意表達:用讓人舒服的方式傳遞想法
主持人蔡康永有一句扎心的話:“你說什么樣的話,就是什么樣的人。
語言的溫度,決定了人際的厚度。
同樣一句“你錯了”,可以說成“我有個新視角”,也能說成“你真是愚蠢”。
善意表達不是虛偽的包裝,而是對他人感受的敬畏。
批評可以裹著建議的糖衣,拒絕可以帶著尊重的底色。
最高級的表達,是讓對方聽見自己的聲音,卻不覺得被冒犯。
這需要剔除語言里的攻擊性,保留觀點中的建設性。
人品如鏡,照出的是刻薄還是敦厚,開口的瞬間便已分明。
3.控制情緒:讀懂自己才能理解他人
法學教授羅翔說過:“人最大的痛苦,是無法跨越知道與做到的鴻溝。”
我們都懂得“沖動是魔鬼”,卻常在情緒上頭時口不擇言;
我們都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卻總為爭一時輸贏兩敗俱傷。
情緒失控的背后,往往是對自我的縱容:放任焦慮吞噬理智,任憑憤怒灼傷關系。
高情商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能看清情緒的來處。
他人的無心之失,或許勾起了自己的舊傷;外界的否定質疑,可能觸碰了內心的自卑。
先療愈自己才能寬容他人,先安頓好情緒才能看清問題的本質。
發脾氣是本能,克制情緒是本事。
能對自己誠實的人,才有能力對他人慈悲。
古人有云:“以利交者,利盡則散;以勢交者,勢去則傾;唯以心交者,死生不棄。”
所有高情商的技巧,都比不過骨子里的厚道;
所有八面玲瓏的手段,都抵不過腳踏實地的可靠。
當所有人都在研究話術時,真正的聰明人都在修煉良心。
因為世間所有長久的關系,本質上都是用好人品換來的生死相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