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23年統計數據,中國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達482萬例,病理檢測作為癌癥診斷的“金標準”,年檢測量持續攀升。據西部證券預測,我國病理行業的潛在市場超 400 億元。
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病理科醫師僅2.1萬人,病理資源供需缺口高達68%。在此背景下,自動化、智能化病理設備成為提升國家病理檢測能力的核心突破口。
政策窗口期
病理診斷百億市場空間加速釋放!
在國家“健康中國2030”戰略框架下,病理診斷被明確列為醫療質量提升的核心環節。當下,國內病理診斷市場迎來多重政策導向紅利:
01
數字病理轉型政策加持
當前,“數智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融入衛生健康行業。在國家衛健委《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4774號(醫療衛生類414號)提案答復的函》中也明確提出,要積極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衛生健康領域深度應用,促進數字病理輔助診斷等應用。
從國家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人工智能+醫療應用場景的支持力度正在持續加強,病理診斷市場也借勢東風,迎來快速發展的契機。
02
分級診療下的設備下沉機遇
除病理設備智能化升級需求爆發外,縣域病理科建設的政策浪潮亦進一步推動病理科市場規模擴容。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推動醫療衛生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提出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升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診斷、消毒供應等資源共享中心設備配置水平。
當前,伴隨“設備更新”項目、縣域信息化項目的持續落地及財政資金的下達,縣醫院已成為病理診斷市場增長的重要陣地。據國家衛健委《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通報2024年度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評估情況的函》數據顯示,全國縣醫院病理科服務能力符合基本標準的醫院占比增幅最快。
當政策紅利、技術紅利與需求紅利三重因素疊加,病理診斷市場正加速進入爆發期,未來五年有望成為醫療裝備領域增速最快的黃金賽道之一。
一臺設備,即是一個“可移動的病理科”
順應國家醫療健康領域的政策導向,深耕人工智能醫療領域的武漢蘭丁智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丁”),創新研發并推出顯微圖像掃描儀,為全國病理科數字化建設轉型提供更高性價比方案。
作為一款集高效掃描、AI 分析、5G 遠程診斷于一體的智能化設備,蘭丁顯微圖像掃描儀最核心的價值在于將傳統病理科的“鐵三角”——專業級設備、資深病理專家、標準化實驗室融為一體,為醫療機構構建起完整的病理診斷閉環,引領腫瘤篩查邁向智能精準高效新階段。
便攜設計:打破空間限制,讓病理科“隨行”
傳統病理診斷依賴大型設備和固定實驗室,而蘭丁顯微圖像掃描儀以“便攜化”為核心突破,整機重量不足 6 公斤,尺寸小巧,單手即可拎取,可輕松裝入車載醫療箱或隨身攜帶。只需一臺設備,即可快速搭建“移動病理實驗室”,實現“樣本進-掃描-診斷”全流程病理診斷。
極簡操作,自動掃描:大幅提升效率
傳統玻片掃描耗時較長,且需專業操作人員全程監控。蘭丁顯微圖像掃描儀依托快速自動掃描技術與 AI 智能算法,可自動完成對焦、拼接與圖像優化,并對免疫組化切片陽性細胞自動計數和分析。操作人員僅需完成放入玻片、點擊掃描、上傳云端三步操作,即可獲取高清數字化病理圖像。
智能診斷:AI賦能讓精準觸手可及
當前,蘭丁已成功建立 CytoBrain 大數據模型,依托全球最大的宮頸癌細胞病理學數據庫,該大模型宮頸細胞樣本超過 1200 萬例,總數據量超過 1400TB,標注細胞大于 10 億細胞圖像,參數規模大于 15億,擁有顯著的數據優勢。[1]
蘭丁顯微圖像掃描儀依托于 Landing CytoBrain 智能算法及大數據模型,可對宮頸細胞圖像進行 AI 分析、可疑細胞標記,并自動生成結構化報告,并大大減少單例樣本診斷時間。
除宮頸癌篩查外,設備還內置多病種AI分析引擎,向胃癌、甲狀腺癌、鼻咽癌等高發腫瘤領域拓展。
遠程服務:實時診斷、送檢服務雙重支持
當前,蘭丁已在武漢、深圳、成都等地建成多家區域診斷中心,形成覆蓋多地的服務網絡。該中心實驗室面向醫療機構提供雙重檢測服務模式:既可接收樣本進行集中檢測,也能通過 5G 網絡實現遠程實時診斷。
教研支持:科研教學拓展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蘭丁顯微圖像掃描儀自動將患者所有細胞和組織數字玻片圖像歸檔,其系統數據可無縫對接科研建模與教學場景,支持病理案例回溯、跨團隊協作研究及標準化教學素材開發。
國家級認證雙示范項目
打造全方位智能化解決方案
作為中國智慧數字病理行業的領航者,蘭丁對病理科建設的賦能不止于“革命性的數字病理診斷工具”,更通過創新“硬件+軟件+服務” 的立體賦能模式,打造全鏈條智能化解決方案。
01
構建腫瘤篩查新模式
依托于其自研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及篩查數據大模型,蘭丁已打造出一個由國家工信部、國家衛健委認定的雙示范項目——AI宮頸癌篩查“湖北探索”。
在湖北省2022年底開始的1267萬婦女全覆蓋AI宮頸癌篩查項目中,蘭丁自主創新的AI醫療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動態管理了全省103縣及下屬1430鄉鎮社區衛生院取樣和 AI 實驗的標本制備及診斷報告的全流程,提前五年完成了WHO提出的宮頸癌篩查覆蓋率覆蓋率達到 70% 的目標,創造了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醫療應用, 2024 年10月18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專題推介 “湖北探索”。[2]
當前,“湖北探索”正加速向全國復制,通過宮頸癌AI云診斷技術開展大規模篩查,為各級政府提供終端掃描、云端分析、醫生云診斷的全鏈路、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宮頸癌篩查模式。
02
構建區域性數據生態
在腫瘤篩查領域,依托 AI 多模態大模型技術,通過精細化數據處理與 AI 輔助診斷系統,蘭丁可為區域定制化構建高質量篩查細胞樣本數據集,為地方衛生健康決策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03
構建“云上病理醫生聯盟”
針對病理科醫生緊缺難題,蘭丁積極開展“技術扎根”專項行動,為醫療機構不斷培養AI輔助診斷師。
與此同時,蘭丁通過建立"云上病理醫生聯盟",整合全球3000+名病理專家資源,形成“基層初篩-云端會診-專家復核”的多級質控體系,有效破解醫療機構“人才荒”與“質量焦慮”的雙重困境。
現今,蘭丁正構建從“單點采購”供給到“生態賦能”服務的全新格局,通過智能化設備、遠程診斷服務、區域病理數據中心建設等組合拳,幫助醫療機構構建“區域醫療共建方案”。
全球突圍,打造數字病理的中國名片
“AI無國界,當驚世界殊?!痹谌蚧拇蟊尘跋?,蘭丁的數字病理服務解決方案也在走向海外市場,得到了國際醫療學術界的普遍認可。在第20屆歐洲數字病理年會上,孫小蓉博士介紹了湖北AI宮頸癌篩查項目在政府主導下,依托蘭丁AI大數據模型及一站式篩查服務信息平臺在一年內完成500余萬例篩查的創舉,獲國際專家盛贊,正成為全球數字病理的中國標桿。
目前,蘭丁已在多個國家落地應用,并與摩洛哥、秘魯、巴西多國達成合作意向。
在人工智能醫療領域深耕多年的蘭丁,2021年獲得國家衛健委和工信部人工智能宮頸癌篩查應用示范項目、國家工信部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榮譽,蘭丁Al+大數據云診斷技術已在國內外廣泛應用。
“當縣域衛生院的白色墻壁映出掃描儀的藍色熒光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算法的躍動,更是一個國家對健康中國最堅定的回答。”5月26日19:00,蘭丁顯微圖像掃描儀線上招商直播即將啟幕,誠邀各界經銷商伙伴深度參與縣域醫療建設,攜手布局海外市場,以科技賦能醫療,共赴智慧醫療發展新征程!
文章參考:
[1]《蘭丁AI篩查技術成果將加速惠及全國——中婦幼啟動基層醫療機構AI宮頸癌防治技術覆蓋項目》
[2]《蘭丁“細胞病理智能數據集”獲湖北省高質量認證!》
注: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本文中對官方政策的相關解讀,僅代表本平臺觀點,內容以官方文件為準。如有平臺轉載本篇文章,須自行對該篇文章負責,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不對轉載引起的二次傳播影響負責,轉載請后臺聯系編輯。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