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印度蒙德拉港,某化工公司價值42萬元的化工品到港后,因貨代公司連環欠費糾紛遭“扣單”,貨物在高溫下面臨變質風險,化工公司的貨運代理商緊急向上海海事法院申請海事強制令。上海海事法院通過“快立案、精研判、巧調解”的工作機制,促成簽署三方協議,貨物得到及時清關,境外合作渠道得以保全。該案從當事人提出申請到實質解紛僅用時兩日,實現了止爭、止損、促發展的三重效果,為中國外貿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印度總理莫迪(資料圖)
上海海事法院接案后,迅速啟動了“快立案、精研判、巧調解”的工作機制。48小時內,法官通過審查合同條款,厘清了法律責任,迅速推進案件進展。經過權衡,最終促成三方達成協議——化工公司提前支付了與其他業務相關的費用,乙方也在收到款項后立刻交出提單。這一場經濟糾紛在法律的高效運作中得以順利解決,不僅保全了貨物,還穩固了化工企業的國際合作渠道。對于希望在全球市場上“跑馬圈地”的企業來說,這無異于一劑強心針。然而,層層疊疊的事件背后,反映的卻是更為復雜的局勢。
在與印度的溝通中,中方展現出了強硬與靈活相結合的外交智慧。既堅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要求印度立即放行被扣押的貨物,又通過合理的渠道和方式,避免了矛盾的進一步激化。經過緊張的48小時斡旋,印度方面最終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缺乏正當依據,不得不釋放了被扣押的中國貨物。這一事件的快速解決,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保障了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經營。對于中印貿易關系而言,避免了一場可能升級的貿易沖突,為雙方繼續開展貿易合作奠定了基礎。
印度總理莫迪(資料圖)
英國廣播公司評論文章指出,蘋果公司的轉移生產計劃一度點燃了印度的“世界工廠”夢,然而中美關稅下調打亂了印度的野心,可能導致原本流向印度的制造業投資“停滯”或“回流”。盡管有觀點認為中美經濟“脫鉤”將使印度受益,但惡劣的營商環境、嚴重依賴中國供應鏈、高附加值產業發展不足等諸多問題,是印度繞不開的挑戰。專家認為,印度需降低生產成本、完善物流和法規,否則難以實現制造業野心,甚至可能被邊緣化。
毫無疑問,中國主導著稀土市場,控制著全球63%的稀土開采量和90%的稀土加工產量。而這些稀土措施的影響,預計將嚴重打擊印度剛剛起步的電動汽車行業,導致供應鏈中斷以及成本上升。印度的電動汽車市場雖然增長迅速,但與中國相比仍然相形見絀。盡管擁有約690萬噸稀土儲量,但由于國內開采和加工能力不發達,印度仍然依賴從中國進口。中國先進的精煉設施和高效的供應鏈體系,使得印度在這些關鍵原材料領域持續受制于人。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站在印度的角度來看,印度從來不認為自己比中國的實力差,原本以為可以借著中美關稅戰的機會,加強美印合作,甚至代替中國的市場地位。但事到如今,印度的報復,也只是全球對美國態度變化的一個縮影,如今包括日本、歐盟都紛紛傳出明確信號,要求美國采取“零關稅”政策,并且表達了在核心關稅的議題上絕不退讓的立場。反對單邊保護主義、反抗強征關稅已經成為全球大趨勢,如今留給美國的,將是越來越困難的貿易談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