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邢生祥 通訊員 王雅白 許小萍 王佳
五月,柴達木盆地戈壁灘上一排排巨大的白色罐子在陽光下閃著光芒,無形的電能靜靜儲存其中。
青海省格爾木市東出口的青海6萬千瓦/60萬千瓦時液態空氣儲能項目建設基地里,國網海西供電公司調控中心魏望來、張自潤、吳東巖與中國綠發集團新能源發電場技術運維人員正在討論項目并網前的技術幫扶事宜。熱浪滾滾的戈壁灘上,輸電鐵塔、光熱塔、光伏板、風機合成綠意盎然的“能源莊稼”。
被喻為“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內以750千伏骨干網架為主體的8字形電網,北聯甘肅、西送新疆、南聯西藏、東接青海主網。
近年來,在國家“雙碳”戰略和“東數西算”工程的雙重驅動下,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冷涼氣候和電網優勢,使得這里成為布局綠色算力產業、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融合的“旱碼頭”。
5月14日,中車德令哈新裝備制造產業園里,專為高原應用環境研發設計的5.X兆瓦時儲能系統流水線上,機械臂與傳送帶協同作業,生產自動化程度高達90%以上。
國網青海電力三江源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袁復軍、尹海鵬在園區配電室內對饋線柜開展紅外測溫,協助制造基地特巡電力設備。他們身后是正在建設的中車德令哈100萬千瓦源網荷儲項目。
柴達木盆地太陽能資源豐富,且有大量戈壁灘等未利用地,土地資源廣闊,新能源開發條件好,具備形成以光伏、光熱、風電、儲能電站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基地的條件。
截至今年一季度,青海海西電網總裝機容量達2586.7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容量達2481.8萬千瓦,占總裝機的95.9%,成為規模最大的電源品種。但由于新能源發電的不可控性和短周期波動性可能會對電網的平穩運行產生擾動,國網海西供電公司不斷深化數字賦能賦效,大力推動技術創新,通過改良引進新技術、新應用等,不斷提高電網支撐能力和柔性調控能力,保障新能源高水平消納。
綠氫作為高能量密度儲能載體,可深化電網調峰、頻率調節等。華電德令哈100萬千瓦光儲及3兆瓦光伏制氫項目基地里,工程建設正酣。蓬勃發展的新能源為柴達木盆地綠色算力產業發展筑牢基礎,豐富充裕、清潔穩定的綠電吸引了一大批綠算項目落戶到此,帶動綠色算力產業生機勃發。國網海西供電公司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建立“鏈條式”式服務體系,從新能源企業提出并網需求起,就為企業提供全程專業并網指導。
5月16日,在青海耘馳智數科技有限公司,國網海西供電公司員工走進該公司的綠色智算一期4000P項目,再次對接入系統方案進行核對。清潔綠色的能源通道、堅強穩定的8字形電網為AI超算集群、大模型算法訓練和存算結合數據中心等算力項目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國網海西供電公司積極融入青海省綠色算力“1+2+N”空間布局,大力開拓綠算和綠電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靠著硬實力和軟服務的疊加,變“綠電”為“綠算”、變“瓦特”為“比特”,助力“聚寶盆”里的綠電綠算“雙生花”昂揚成長。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