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處眺望,府谷縣府谷鎮王家畔村的山峁上,整齊排列的深黑色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高效地將光能轉化為電能。這是府谷縣“千村光伏”示范工程,也是該縣重點民生項目,目前已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日均發電量5.2萬千瓦時。
“我們通過盤活農村閑置資源,積極探索‘光伏+’經濟模式,在全縣89個村組實施了屋頂光伏、農光互補等項目,每年可為每村增加集體經濟收益8萬元左右。”府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閆軍曉說,今年將在剩余83個村建設光伏,讓“陽光收益”惠及更多農戶。
目前,府谷縣村集體經濟光伏總裝機容量25.9兆瓦,光伏板總數43496塊,4月份日均發電約114000千瓦時。
在廟溝門鎮石峽梁村采煤沉陷區,三峽能源府谷10萬千瓦農光互補項目37個光伏子陣組成的“陽光矩陣”下,苜蓿草長勢旺盛,一旁金黃色的馬茹茹花正開得鮮艷,昔日荒灘變身“生態綠洲”。
該項目總占地面積約3359.9畝,額定總裝機容量為100兆瓦,以4條35千伏集電線路匯集進入110千伏升壓站后再接入電網,目前,建設工作已基本完成。
“項目全容量并網后,預計年平均發電量約1.8億千瓦時,可滿足8萬個家庭一年用電量,同時每年可節約標煤5.6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33萬噸,煙塵約5.89噸?!痹擁椖控撠熑私鶚s可介紹,通過光伏板遮陰保墑,還可有效提升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同時,通過全流程自動化、集中控制管控模式,采用系統集成智能監測、數據分析等核心功能模塊,對光伏組件、電纜樁承降等設施設備實時監測、智能診斷,可確保發電效率實現最大化。
作為傳統能源大縣,府谷縣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在閑置土地和采煤沉陷區布局光伏發電產業,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截至目前,全縣光伏項目累計取得指標1035兆瓦,其中建成裝機規模突破629兆瓦,年發電量達10.4億千瓦時。
如今,光伏產業不僅重塑了府谷的能源版圖,更成為生態修復與鄉村振興的重要紐帶。行走在府谷大地,光伏板與山川田野交相輝映,府谷縣持續拓展“陽光經濟”版圖,以光伏產業將生態保護、能源轉型與鄉村振興有機串聯,在黃河之濱書寫著“天藍地綠產業興、村強民富生態美”的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答卷。
文/白萬能 張占林 張泰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