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香港愛國歌手,曾因《我的中國心》火遍大江南北,如今年近七旬不改愛國之心。
見證改革開放與香港回歸后,張明敏幾乎淡出演藝圈。
歲月催人老,但催不淡你的愛國心。
張敏敏的愛國歌曲
2025年5月,香港歌手張明敏在廣州華僑新村奠基70周年的典禮上,演唱了那首大火幾十年的愛國歌曲《我的中國心》,其聲音鏗鏘有力,曲調(diào)昂揚,讓在場人員大受觸動。
作為老一批香港藝人,張明敏正在淡出娛樂圈,不過當人們提起這個名字時,還是會肅然起敬。
1956年的香港十分混亂,由于這里是離大陸最近的地方之一,同時又受英國人暫管,所以南逃的國民黨,英國政府派來的官員以及不同地區(qū)的各幫各派都集結(jié)在一起,共同組成了一個復(fù)雜的社會。
張明敏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出生,但沒有因為局勢的動蕩而迷失自己。他的父親是菲律賓華僑,母親是印尼華僑,他則從小在廣州華僑小學讀書,后來又返回香港。
在提到童年生活時,張明敏反復(fù)提到母親對他的言傳身教。
她說母親從小叮囑他要愛國。正是這種思想上的傳承,為他以后的創(chuàng)作方向奠定了基礎(chǔ)。
對于每個人來說,愛國是一個非常熟悉又不夠具象化的詞。他深藏在每個中國人心中,但真正所表現(xiàn)出來的又不盡相同。
張明敏回到香港后,體會到了因地域原因而形成的文化差異。當時的香港是文化大融合的城市,各種機遇與挑戰(zhàn)每天都在發(fā)生。而香港與廣州的文化差異,勢必會影響張明敏的三觀。
1978年,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香港,已經(jīng)成為躋身亞洲四小龍行列,我國也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發(fā)展路線。
這一年,張明敏參加了一檔歌唱比賽,并獲得冠軍。第二年,他又在香港電臺參與舉辦的兩檔演唱比賽奪冠,并開始發(fā)布專輯。
張明敏的第一張專輯為《鄉(xiāng)間的小路》。這首歌節(jié)奏輕快,歌詞充滿童年的味道,一經(jīng)發(fā)布就大獲好評。
不過作為新人歌手,張明敏沒有得到太好的資源,他只能在歌廳唱歌。
也正是在這期間,他與一名關(guān)姓銀行女職員相遇,兩人很快走到了一起,這段戀情算不上轟轟烈烈,而是細水長流,沒有利益沖突,所以他們的關(guān)系很穩(wěn)定,一直談了四五年,便水到渠成的步入婚姻殿堂。
1982年,日本在本國的歷史課本中,毫無底線的篡改日本侵華歷史,引起國內(nèi)外華人的憤慨。這種情況下,大量華人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抗議日本人的做法。
作為一名歌手,張明敏只能用歌曲表達自己的心情,于是接連發(fā)布了兩首愛國歌曲。
這兩首歌曲分別是《中華民族》和《我是中國人》。這兩首歌的成績非常好,其中《我是中國人》的銷量超過了20萬張,可見張明敏的受歡迎程度之高。
從他出道以來,張明敏推出的歌曲始終有著非常鮮明的特色。當同時代歌手還在唱一些生活或者愛情相關(guān)的歌曲時,張明敏已經(jīng)走出了與眾不同的路。
這種少見的創(chuàng)作方向,對他演藝生涯有什么影響呢?
張明敏的中國心
1983年,張明敏被邀請演唱歌曲《我的中國心》。
這首歌的歌詞是黃霑在日本篡改歷史之后創(chuàng)作的,交給張明敏后,后者用專門用普通話唱了一版。
1984年,春晚導(dǎo)演黃一鶴偶然聽到了這首歌,心里大為震撼。當時,他正在日夜不停的篩選春晚節(jié)目。而在這期間,中英就香港問題的談判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對于黃一鶴來說,《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既契合了香港問題,又增強民族凝聚力,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作品。
于是在這一年,張明敏就走上了春晚的舞臺,為大家演唱《我的中國心》。
幾乎是在同一天,張明敏的名字就傳遍全國的每個角落,人們哼唱著他的歌,翹首以盼著祖國的強大以及香港回歸。
這一年,張明敏正式進入大陸市場,并帶來了新曲《外婆的澎湖灣》,同樣收到了很好的反饋。
1986年,張明敏了解到北京得到了亞運會的舉辦權(quán),心里十分開心。當時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關(guān)鍵時刻,經(jīng)濟實力有限,所以相關(guān)部門決定向社會各界籌集舉辦亞運會的資金。
為了幫忙籌集足夠多的資金,張明敏直接把房子和車賣掉,前前后后攢了五六百萬,直接捐出去。
同時,他又到全國各地義演,將籌來的錢也一并捐給組委會。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張明敏一共參加了154場演唱會,不僅僅是嗓子長期處于疲勞狀態(tài),頻繁的趕路,也讓他的身體和精神有些吃不消。
與那些只浮于表面的愛國明星相比,張明敏沒有張揚,而是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情,將愛國展現(xiàn)在生活的點滴之中。像這樣的藝術(shù)家,才是人們需要學習的榜樣。
1997年香港回歸,張明敏拿起話筒,再次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國心》。
當經(jīng)典的旋律再次響起時,張明敏的聲音依然有力,但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的痕跡,證明時光正在流逝。
在這些年里,中國的發(fā)展越來越快,再也不用為了舉辦亞運會向社會集資。香港也不需要在英國人的管理之下生活。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對于年過四十的張明敏來說,未來又將是怎樣的呢?
20世紀90年代,張明敏開始嘗試做投資。他先是在深圳開了一家卡拉OK店,希望從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開始經(jīng)營生意。
不過深圳的經(jīng)濟發(fā)展太過迅速,加上張明敏本人在經(jīng)營生意方面還是個新手,所以這次投資毫無意外的失敗了。
后來,他又在上海開了一家酒吧,同樣遭遇了困境。
在一次次碰壁過程中,張明敏逐漸積累了一套成熟的經(jīng)商邏輯,之后的投資逐漸走向穩(wěn)健。
如今,他已經(jīng)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商人,名下有多處產(chǎn)業(yè)。除了經(jīng)商,張明敏對于唱歌的熱愛并沒有消退。
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在公開場合演唱歌曲。這些熟悉的愛國歌曲遠比其他類型的曲子更有辨識度,也更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
即使是在2025年的今天,一首《我的中國心》還是能讓人熱血澎湃。
與張明敏相比,他的兒子張頌華就低調(diào)許多了,雖然也是歌手,但沒父親那么有名。在2024年,父子倆共同演唱了歌曲《我們》,便很少出現(xiàn)在公眾場合。
值得一提的是,張頌華除了喜歡唱歌,也是一名成熟的商人。這點與父親張明敏很相似,或許是父親影響了他的人生,讓他在唱歌與商業(yè)方面有一定建樹。
總結(jié)
已經(jīng)69歲的張明敏頭發(fā)白了,身材也胖了不少,臉上有了皺紋,和年輕時那張清秀的臉比起來,簡直像是兩個人了。
不過他所帶來的影響,卻始終沒有消失。或許很多人認為歌手的影響力,可能僅限于一個固定的時代,很多經(jīng)典的歌曲,也總會被歷史淘汰。
但張明敏絕對是個例外。我們不能否認那些愛國歌曲的流行程度并不高,但是在任何時代,都會有一群人,聽著那首《我的中國心》,心內(nèi)激蕩起一股豪情壯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