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緊密交織的當下,中美兩國的經貿關系一直備受矚目。近期,圍繞著中美經貿領域,一系列動態接連上演,充分展現了雙方在復雜局勢下的策略博弈與態度轉變。
日內瓦經貿會談結束后,中美雙方曾達成一致,互降關稅并建立穩定溝通渠道,這無疑給緊張的中美經貿關系帶來了一絲緩和的曙光。可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卻迅速 “變臉”。美國商務部撤銷了前總統拜登制定的 AI 擴散出口管制框架,轉而推出了更為嚴格、范圍更廣的出口管制新規。新規中,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研發的昇騰芯片下達 “全球禁令”,要求各國不得使用,否則將遭受美方制裁。美方此舉意圖十分明顯,旨在限制中國科技行業發展,擠壓中國芯片的生存空間,維護美國芯片在全球的領先地位。
芯片(資料圖)
面對美方這一嚴重破壞日內瓦會談共識的行為,中方第一時間進行了交涉與溝通,明確表達反對立場。在美國的強硬措施下,中國科技產業卻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迅速以實際行動打破封鎖。5 月 19 日,中國芯片產業迎來兩大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其一,華為發布了首款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從操作系統內核到應用生態全鏈路自主可控,這是國產操作系統在個人電腦領域的重大突破;其二,小米公司宣布自主研發設計的手機芯片將采用第二代 3 納米工藝制程,意味著中國大陸在 3 納米芯片設計技術上實現重要跨越,大大提升了中國芯片的競爭力,減少外部制裁對產業的掣肘。這一系列成果彰顯了中國科技產業在重壓之下的頑強生命力與創新能力。
華為(資料圖)
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坦言 “不想與中國脫鉤”。貝森特表示,特朗普總統實際上想要中國開放商業,想把制造業帶回美國,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意識到在藥品、半導體、鋼鐵等產品上存在戰略性不足,中期目標是恢復這些戰略產業。但此前,美國在經貿政策上的反復無常,已經讓其信譽大打折扣。特朗普上臺后關稅政策朝令夕改,給全球經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其先宣布對數十個國家征收高額關稅,幾天后又給出 90 天 “暫緩期”,保留 10% 基準稅率,這種做法引發市場大規模拋售,遭到眾多經濟學家的批評。貝森特雖多次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辯護,稱 “戰略不確定性” 是談判策略,但美國的種種行為還是讓世界看到其在經貿關系處理上的混亂與短視。
特朗普(資料圖)
從美國修改芯片出口管制新規,到中國科技產業迅速打破封鎖實現技術突破,再到美國財長釋放不想與中國脫鉤的信號,這一系列事件清晰地展現出中美經貿關系的復雜性。美國試圖通過限制手段遏制中國科技發展,卻忽視了中國科技產業的強大韌性與創新能力;而美國財長的表態,雖然看似釋放積極信號,但鑒于美國過往的 “變臉” 行徑,中方也不會僅憑口頭承諾就放松警惕。未來,中美經貿關系走向何方,仍需持續關注雙方的實際行動,畢竟在經貿合作中,真誠與實際行動遠比口頭表態更為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