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漢濱區沈壩鎮一直無有效降水,農作物受旱面積達4000畝,蓄水池干涸7處。面對持續高溫“烤”驗,沈壩鎮黨委、政府迅速響應,組織全體領導班子、鎮村黨員干部沖鋒一線,統籌調度、精準施策,打響了一場干群攜手、共克時艱的抗旱保供水攻堅戰。
“水來了!水來了!”隨著一陣喇叭聲,滿載清水的運水車緩緩駛入沈壩鎮關耀村沈祖清家中,駕駛室內,關耀村黨支部書記彭萬東正專注把控著方向盤,車內整齊碼放的塑料桶內裝滿了100公斤清水。在村干部的幫助下,看著清澈的水流注入自家水缸,留守老人連聲道謝:“這水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了!”面對部分高山村組群眾飲水困難,沈壩鎮堅持“群眾飲水安全是底線”,組建由黨員干部牽頭的“抗旱送水先鋒隊”,按照黨委、政府抗旱調度會上“保障群眾用水放在第一位,再遠的山路也要跑,再高的村組也要到,必須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的要求,調配皮卡車、摩托等10余輛運水工具,各村黨支部支書或是開車送水,或是協調車輛,始終“站崗”運水生命線最前沿。
橋頭村支書方益平介紹:“我們已經連續給高山缺水戶送水2個月了,送水車是副主任曾超自己的,有4、5戶缺水,每兩天都要送一輪。”截至目前,鎮村黨員干部、志愿者針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通過主動上門送水、往干涸蓄水池注水,累計送水130余車次,覆蓋群眾400余人次。
烈日穿山尋水源,高山引水解民憂。“祖師廟山下的水源,翻山越嶺,1500米!一周的努力,解決60多戶的飲水問題,感謝鎮政府的支持!”5月20日,沈壩鎮業務工作群彈出元豐村支書石平修傳來的捷報。在祖師廟山40度陡坡上,尋找水源的石平修擦著汗水,黨徽在烈日下閃耀,傳來的喜訊在盛夏熱浪中為全鎮抗旱工作注入了強心劑。
旱情發生以來,由鎮干部、村干部和村民組成的尋水隊頂著烈日翻山越嶺,穿行在陡峭山崖間開展“拉網式”水源排查,在險峰密林中找到一處處“生命源泉”。截至5月22日,全鎮緊急啟用應急取水水源點1處,累計協調抽水泵、發電機等設備10余臺,用“柴刀開路、肩扛鋪管”等方式架起的生命線彰顯了10個村(社區)黨組織“旱情不減、沖鋒不止”的使命擔當。搶修水利保長遠干群合力筑“水網”在全力應急保供的同時,沈壩鎮著眼長遠抗旱能力提升,發動群眾開展水利設施搶修攻堅戰。
在張四營村,一條黝黑的水管從山頂鋪下,經過蜿蜒山道一路鋪設到已經干涸的蓄水池,一天時間架起的200米運水“動脈”再次給周邊農戶注入了希望。在花紅村富硒糧油種植基地,建立了大型灌溉設備2處。全鎮組織搶修新建臨時引水管道4500米。有效增強了抗旱“硬實力”。同時通過統籌調配塘壩水、地下水,優先保障糧油蔬菜重點產業用水,最大程度穩住“糧袋子”“菜籃子”。黨員帶頭、披荊斬棘,干群同心、滴水成川。
從送水車穿梭的鄉間小路,到高山尋水源的陡峭山崖,再到熱火朝天的水利搶修現場,這場旱情,沈壩鎮黨員干部與群眾并肩作戰的身影,繪就了抗旱一線最動人的畫卷,下一步,沈壩鎮將持續鞏固抗旱成果,統籌推進“保當前”與“謀長遠”相結合,全力筑牢抗旱減災防線。以更堅定的決心、更科學的舉措,把“抗旱答卷”寫在田間地頭,繪就民生福祉的幸福畫卷。
(通訊員 馬曉強)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