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甘肅上了熱搜,實在沒有想到,整治農村高額彩禮問題,居然是甘肅先出手了。
眾所周知,高彩禮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一個話題。
在一部分人眼里,彩禮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種傳統婚嫁習俗,甚至有人把它視為男方家庭對于女方父母的一種補償。
這部分網友所持的觀點是“貢獻”說,父母費盡心血的把女兒養大,沒等到回報就嫁了,男方掏點錢也是理所應當。
另一部分人則堅定不移的反對彩禮,認為這就是一種封建陋習。
如今都在講男女平等,養女兒不容易,養兒子就容易了?如今一提到結婚,男方既要準備婚房、三金、婚宴等,還要掏出十幾甚至幾十萬的高額彩禮,公平嗎?
說實話,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可也同樣都存在缺陷,兩種觀點所站的角度不一樣,又很難說服彼此。
這事應該由誰來管,怎么管,一直都是讓人困擾的難題。
前段時間,河南胖東來商超下了一個內部通知,要求員工結婚時杜絕高彩禮和大擺宴席,并且反對讓父母幫忙買婚房。
這事胖東來的員工怎么想我們不清楚,很明顯一下捅到了輿論的肺管子,多家主流媒體都發文痛批胖東來,有人說它“爹味濃”,有人指責老板于東來太膨脹。
而反觀民間的聲音,支持的網友卻占了主流。
這就有點讓人看不懂了,按理說,引導健康的婚嫁風俗是媒體的責任,怎么胖東來先做了,還惹來媒體的口誅筆伐呢?
盡管胖東來還是出面道歉,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等重磅官媒也刊文力挺,其風波還是影響很深。
這事爭議的焦點在于,一家企業有沒有權利對員工的婚嫁“說三道四”?
而最近,甘肅以政府發文的形式,直接向高彩禮問題說了“不”,也算是開了國內先河。
近日,甘肅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工作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底,高額彩禮、人情攀比、大操大辦等婚俗陋習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到2026年底,婚俗陋習顯著減少,彩禮數額逐步下降。
方案里提到,這次的治理,將會以縣(市、區)為基本治理單元。
具體做法,是由當地政府根據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來制訂一個倡導性標準。
在此基礎上,在群眾普遍接受的前提下進行適時調整,并逐步下降,鼓勵“零彩禮”、“低彩禮”。
而且,甘肅多地已經針對這一政策,做了很多具體的工作。
比如永登縣在全縣200個行政村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有的村規定:
彩禮不超過6萬元;婚禮禁止大操大辦,婚車不超過4輛;婚宴不得超過10桌,禮金不超過百元等。
清水縣隴東鎮則發布了《整治高額彩禮硬十條》,要求彩禮不能超過8萬元,并將其納入村規民約。
據數據顯示,當地彩禮均降5萬元,80%家庭選擇簡辦婚禮,群眾滿意度超95%。
此外,定西多地農村由村委會牽頭,用村規民約的形式遏制高彩禮,這也避免了村民被“面子”綁架,讓彩禮回歸理性。
在整治高彩禮問題上,甘肅也不是一味的用行政強制,而是從多方面入手。
除了前文提到的紅白理事會,定西市漳縣還在各鄉鎮每月定期組織適婚女青年父母及媒人召開座談會,深入剖析高彩禮的危害。
據媒體報道,像這樣的座談會,當地搞了360多場,參與人數超5000人次,全縣有87戶實現了零彩禮,低彩禮家庭也有320戶。
《甘肅經濟日報》在分析高彩禮問題中提出,高額彩禮之所以難治理,在于其根源很復雜。
一方面,傳統觀念認為,彩禮是對女方家庭養育女兒的一種經濟補償。
此外,男多女少導致的性別比例失衡,在婚姻中女性資源相對稀缺,彩禮也就隨之而水漲船高。
另外,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由于農村養老制度的不完善,彩禮也被視為女方家庭養老的保障措施。
最后,愛面子的盲目攀比心理,也使得彩禮金額這些年不斷的攀升。
當然,對甘肅的做法,也有網友表示不認同。
有人覺得,彩禮并不是如今結婚率低的根本原因,就算一分彩禮不要,充其量就是換個要錢的名頭。
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年輕人的真實需求。
有網友表示,彩禮這個東西,靠政策和法律未必就能扭轉過來,最根本的轉變還要年輕男女從思想觀念上入手。
而且,彩禮既然能長期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這事還是要視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來定,彩禮應該給多少合適,是留給女方父母還是返還給小家庭,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并不能一概而論。
如此一來,甘肅的這項政策能不能推行到全國,還要打一個問號。
有人說,甘肅之所以先對高彩禮出手,有其地區的特殊性。
有甘肅的網友留言說,甘肅的彩禮全讓女方家長拿走了,而且陪嫁的少的可憐,完了房子包括裝修家具全是男方承擔。
這樣一來,男方結婚倒掛一屁股債,直接返貧,過不了一兩年幾乎都離婚了,孩子生了也不管了,男方直接人才兩空,其他地方彩禮比甘肅高的多的去了,但是人家給閨女帶回來了,這是問題所在。
確實,在彩禮這一塊,全國各地的風俗都不一樣。
比如,有廣東的網友說他們那里彩禮普遍只有兩三萬,有些低到幾千元,而且女方陪嫁基本與彩禮持平甚至還要略高。
此外,能娶到川妹子也被視為“有福”,有成都女網友說她們那里根本就沒有彩禮的說法。
而在江西,據說都出現了50萬的高額彩禮,浙江、河南、山東等地10萬以上的標準也很普遍。
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越是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彩禮的標準越高,這似乎也做實了一些家庭“賣女兒”的說法。
不能否認,傳統思想對彩禮的影響力依然很大。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除了一些個例,絕大部分家庭,其實會把彩禮全部或者部分返還給了小家庭。
算上嫁妝,有些男方不僅沒賠,甚至還小賺了一些。
不管怎么說,由官方來對彩禮作出一定的約束,當前來看,是利大于弊的。
正因為民間受各種現實的制約,很難理智的去對待彩禮,才不得不讓官方出手。
這個過程中,或許會現一些問題,但從大局來說,讓彩禮回歸理性,對于男女雙方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在婚姻中,金錢的影響越小,才能更好的找到感情的初心。
對于即將踏入婚姻中的男女來說,也不至于因為男方掏不出彩禮,就被棒打了鴛鴦。
對此,大家怎么看,來評論區姑留言聊一下吧。
澎湃新聞:甘肅要求各縣制定農村彩禮倡導性標準,部分地方上限設為5萬或8萬
點贊、關注、轉發、在看都是鼓勵,喜歡點個關注吧
封面·配圖 / 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