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廈金大橋(廈門段)劉五店航道橋西主塔承臺完成施工,為后續(xù)主塔建設“站起來”奠定堅實基礎,項目建設邁入又一新階段。
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參建的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起于廈門市思明區(qū),終點設互通接入翔安新機場,主線長約17.34公里,翔安支線長約2.3公里。劉五店航道橋是該項目控制性工程,全長1948米,兩座主塔高178.1米,主跨928米,是福建省內最大跨徑橋梁,也是福建省首座全離岸式海中懸索橋。
劉五店航道橋兩座主塔隔航道相對而立,采用“門”字型結構,將與主纜、錨碇共同構成懸索橋的受力體系。西主塔承臺為啞鈴型結構,長105.8米、寬47米、高7米,相當于兩層樓高,平面面積達2640平方米,相當于6個籃球場大小。承臺體積龐大、結構復雜,是整個主塔的“底座”,和扎根海底的50根樁基共同構成橋塔的受力基礎,對橋塔穩(wěn)定性和橋梁整體結構安全至關重要。
為確保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建設任務,項目團隊科學組織,施工伊始僅用3天即完成封底混凝土澆筑,累計澆筑量約8000立方米,在海上成功構建干燥、安全的作業(yè)環(huán)境;隨后15天內高效完成鋼套箱抽水、鋼護筒切割、樁頭破除及吊裝等關鍵工序,確保后續(xù)施工平穩(wěn)推進。
承臺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后,項目團隊采取“分層施工、逐層驗收”策略,將7米高承臺分三層施工,每層完成鋼筋綁扎后即組織混凝土澆筑,實現(xiàn)全過程精細管控。該承臺施工共計綁扎鋼筋16306根,混凝土澆筑量18488立方米,鋼筋和混凝土總重量達48154噸,相當于3萬余輛家用小汽車的重量。為確保澆筑質量,項目部在對混凝土覆蓋土工布以保濕養(yǎng)護,內部設置冷卻水管系統(tǒng)進行溫度調控,實現(xiàn)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全周期質量管控。
廈金大橋(廈門段)作為落實“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夯實和平統(tǒng)一基礎”的國家重大戰(zhàn)略工程,是構建廈金“同城生活圈”的先手棋。項目通車后,將與翔安機場、廈金航線共同構建起對臺海陸空立體交通新格局,對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fā)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周荔華 劉坤|彭仕洲、席婷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