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外國留學生,沒有了世界各國最優秀的人才集結的哈佛將不再是頂尖學府哈佛”
韓聯社截圖
據韓聯社報道,2025年5月22日,當美國華盛頓國土安全部突然宣布撤銷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時,哈佛的瑞典留學生利奧·薩達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提出如此嚴厲批評。
我們把時間倒回2024年4月,白宮特派調查組帶著“整改令”踏入哈佛的校長辦公室。
這樣的“不速之客”闖入校長辦公室的根源,可追溯至當時的巴以沖突。
當時時哈佛大學聯合美國各大高等學府爆發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學生佩戴口罩、高呼口號,被特朗普政府定義為“縱容反猶主義”。
所以在哈佛校長辦公室,他們要求哈佛廢除實行二十年的多元化招生政策(DEI),向政府提交所有國際學生的背景審查記錄,甚至要求校董會中必須增設兩名“聯邦觀察員”。
這些條款被《華盛頓郵報》稱為“自由學術界的政治法案”,如同政府接管哈佛大學。
隨著時任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的強硬拒絕,算是正式拉開了哈佛對抗的序幕。
哈佛校長辦公室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25年4月,政府凍結了哈佛22億美元聯邦撥款,引發哈佛震驚和憤怒,因為這筆錢支撐著醫學院大量的癌癥課題及臨床研究、法學院法律援助項目和上千名貧困學生的獎學金援助。
與此同時,國稅局啟動對哈佛大學免稅資質的調查,若取消資格,這座擁有530億美元捐贈基金的全球頂尖學府,每年將多繳近8億美元稅款。
但真正的殺招在今年5月22日到來:美國國土安全部一紙禁令,要求哈佛即日起不得招收國際學生,現有的外籍學子必須在半年內轉學,否則將被驅逐。
就此這座全球學子瞻仰的世界頂級學府陷入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這場危機背后,是美國人價值觀的深度割裂,而哈佛的危機并不是孤例。
哈佛校內
在得克薩斯州,共和黨議員正推動法案要求大學教室安裝“意識形態監控攝像頭”。
這種對立投射到校園,逐漸演變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場景:在密歇根大學,一名生物學教授因課堂PPT使用彩虹漸變色被投訴“宣揚LGBT”;
而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莎士比亞研究課程因“可能包含同性戀隱喻”遭審查。
《大西洋月刊》對此報道形容,當學術能力讓位于政治忠誠度測試時,美國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正在瓦解。
這種政治化切入大學,以強權和資金換大學學府的服從,無法從根本上重塑高等精英學府的價值觀。
據美聯社報道,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激憤說道:“這不是政府的整改,是要把大學變成政治附庸。”
加伯校長
面對圍剿,哈佛并非坐以待斃。比如校方緊急啟用“戰略防御基金”約159億美元投入法律戰與游說戰。還聘請七家頂級律所同時在五個州起訴政府越權。
筆者認為哈佛大學的反抗力量不可忽視,除了有全球頂尖學府的超強影響力外,還有全球龐大的校友精英層的支援,畢竟當精英層覺醒和聯合起來的時候,必然對美當局造成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反噬。
美國大學陷入內耗至暗時刻可能只是暫時的,但是目前美當局的權力干涉必然會在這一時期摧毀美國大學學府的黃金時代,哈佛大學的硬剛不是絕唱,而是在學術自由和政治權利博弈的歷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