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生活就像一面哈哈鏡。你低頭苦干、早出晚歸,盼著哪天能過上安穩日子;可抬頭一看,卻發現有人早就悄悄地“通關”,一步登天。
1
這些天,我被一個名字反復撞進眼里——黃楊鈿甜。
說實話,她不是問題的焦點。真正讓人坐不住的,是她那個“辭職多年”的公務員爸爸楊偉,一個曾在雅安任職的基層干部。
他一邊拿編制工資,一邊悄悄做生意,還“超生”成功?
老話說得好:“腳踏實地走得穩,腳踩兩只船遲早翻。”可楊偉就偏偏踩著兩只船,還穩穩蕩到了岸。
在體制內工作的那幾年,他不僅注冊公司經商,還在那個“一超生,全家受罰”的年代,悄悄多生了一個孩子。這個操作,不只是踩線,簡直就是跳踢踏舞。
你說他膽子大嗎?不如說他太明白規則之間的縫隙;你說我們天真?也許我們只是太相信規矩。
2
官方說他當初負責的云峰山項目黃了,沒落地,也沒插手到災后重建資金分配中。
乍一聽,像是洗得干干凈凈,可細想一下,你就會發覺,哪怕項目沒最終成型,那前期籌備、人脈動員、預算審批呢?哪一筆被好好解釋過?
項目雖然“黃”了,帳卻從沒人算清過。
震后的捐款高得讓人眼暈,可很多災區群眾只收到了一頂帳篷。一頂帳篷,能值幾個錢?群眾心里有桿秤:有些帳,不能就這么算糊涂了。
如果不是黃楊鈿甜出現在公眾視野,如果不是230萬的耳環曝光于眾,可能誰也不會注意到這個家庭的變化。好一個當年辭職的“普通人”!
3
有人說,這是“期權式腐敗”:你在位時鋪好路,退下來,親戚朋友一接棒,名正言順“變現”。
聽起來多體面,實際上比明著伸手還令人防不勝防。
面對輿論,雅安方面表示對楊偉進行了處理,包括違規經商和隱瞞超生的行為——該怎么處分就怎么處分。
但說到底,他早已辭職多年,家里財務自由,生活無憂。這樣的“處分”,就像蚊子咬了他一下——連抓都懶得抓。
處分像“打個噴嚏”,說完就走。
明眼人都知道,這種做法對一個早已功成身退的人,根本構不成什么威懾,造成不了任何影響,這個處分于他而言,九牛一毛而已。
4
為什么這事讓人窩火?
因為我們見過太多類似的“套路”了。
我們卷學歷、卷職場、卷雞娃,日子過得像走鋼絲;他們靠著人脈和身份,一邊“清白做人”,一邊“低調發財”。
我們努力一輩子,只為買一套小戶型,他們卻說,深圳千萬豪宅“也沒什么特別的”。
最扎心的不是他們富有,而是當他們面對公眾時,口口聲聲說:“我家是普通家庭。”
對不起,我們是“真·普通家庭”,你們是“演·普通家庭”。
其實,我們不反對有人過得好,也不否認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和命運。
但我們在乎的是:當你站在光里,是不是靠的也應該是陽光的路?
當一個家庭的財富遠遠超出他們身份所能承載的范圍,我們有權利問一句:這些財富的根,扎在了哪兒?
這不是嫉妒,這是對公平最后的捍衛。
公平,不該是奢侈品。
5
信任,就像是一堵墻,建起來不容易,守住更難。
當一些人可以悄無聲息地走過“后門”,當一些事可以用一句“已經處理”輕描淡寫,我們的信任就在一點點被稀釋。
你可以不關注正治、不關心官場,但如果這些看不見的拳力,能隨意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那它終究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不是想把誰推下去,我們只是不愿再被蒙在鼓里。
別讓作為蕓蕓眾生、拼命努力的身為底層的我們,最后都活成了笑話,寒了我們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