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句話,如果說對其他國家提升所謂的關稅,就能解決美國國內一系列問題的話,那為何當初拜登團隊不這樣做?
很顯然,特朗普團隊犯了一個致命的戰略錯誤,那就是盲目開啟全球關稅戰,尤其是在高估自身實力,低估中國實力的前提下。
據美聯社、路透社等21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三,本案在紐約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開庭審理,三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聽取了雙方辯論。這起由俄勒岡州牽頭、11個州聯合發起的訴訟。美國12州發起的聯合訴訟主張,美國貿易逆差并非特朗普所謂的“國家緊急情況”,而且IEEPA根本沒有授權總統征收關稅。
12州總檢察長指控特朗普未經國會授權擅自加稅,違反憲法第一條“征稅權歸國會”的核心原則,案件已進入聯邦最高法院審理程序。
美商務部部長說,我承認中國的關稅在上個月給我們帶來了痛苦,我對此感到糟心(horrible),總統對此也感到糟心。全球關稅戰,不是特朗普團隊主動發起的嗎?為什么特朗普團隊在這時候卻沒了底氣呢?
原因也太簡單了,首先就是美國本身遭到了關稅戰的嚴重反噬,制造業短期也無法回流美國,美國國內一系列反特朗普聯盟游行開始,美國民主黨也抓住機會反擊美國共和黨。
美國商會測算顯示,關稅導致消費者年損失超3800美元/家庭,沃爾瑪被迫裁員1500人,當芝加哥大學研究證實
美國消費者實際承擔了125%-225%的關稅成本
時,特朗普的“企業消化成本”謊言徹底破產。
特朗普的“無差別打擊”策略引發全球反彈。歐盟啟動230億美元反制關稅預案,加拿大對美汽車加征25%報復性關稅,日本、韓國在芯片聯盟中消極應對。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宣布年內二次訪華,鐵礦石對華依存度回升至60%。
在國會山,民主黨人正策劃一場完美反擊。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哈基姆·杰弗里斯在閉門會議上展示最新民調:62%選民認為“關稅戰正在摧毀就業”。民主黨策略師制定“三板斧”計劃:其一,利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對關稅政策展開調查;其二,推動《關稅透明法案》要求白宮公開成本評估;其三,在中期選舉中把“關稅導致物價上漲”作為核心議題。
美國試圖通過《征用法案》掠奪中國資源的計劃徹底破產。中國對7種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接掐住F-35戰機和蘋果產業鏈的命脈,五角大樓承認"至少需要10年重建供應鏈"。這種經濟層面的全面潰敗,迫使特朗普緊急宣布對中國商品大幅降低降稅,連《紐約雜志》都感嘆:"中國已贏得貿易戰主動權"。
怎么說呢?美國對華關稅戰的本質,是試圖通過逆全球化手段維護霸權,卻與全球經濟規律背道而馳。中國作為14億人的統一大市場,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持續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靈活的政策調整空間,具備長期抗壓韌性。
在全球化時代,任何試圖用關稅大棒重塑貿易秩序的嘗試,終將砸碎自己的腳。正如巴菲特所說,美國要想發展,必須依靠世界經濟的繁榮。而世界經濟的繁榮,必然離不開中國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