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者悅,遠者來,一座城市的魅力,躍動在平安喜樂的談笑里,傳遞于幸福美好的煙火中。成都,擁有4500多年文明史,在千年文明傳承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文明內涵,歷久彌新的城市魅力不斷綻放。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召開,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決定,授予202個城市(區)全國文明城市(區)稱號,授予3316個村鎮全國文明村鎮稱號,授予4688個單位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授予798戶家庭全國文明家庭稱號,授予890所學校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授予60名(組)同志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授予239名(組)同志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近年來,成都踐行“為民惠民靠民”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為契機,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動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連續6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在本屆創建周期中,新創建成功1個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簡陽)、10個全國文明村鎮、20個全國文明單位、4個全國文明家庭、3個全國文明校園,數量均穩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
以共建共治為路徑 推進城市文明建設
在雙流普賢菜市,嘈雜的市井卻留有一方溫馨安靜的閱讀之地。悅悅的媽媽在菜市賣魚,放學后悅悅可以在菜市書屋里做作業、看繪本,煙火氣混合著文韻和書香,安穩的幸福感流淌蔓延。成都以農貿市場商戶子女的閱讀難題為突破口,創新打造兼具“煙火氣”和“書香氣”的“菜市書屋”,入選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展示案例。
海納百川是城市的氣度,共建共治是運轉的智慧。成都錨定“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目標,將文明建設與城市治理有機結合,努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向“城市文明建設”轉變。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積極響應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改造提升老舊院落616個、背街小巷1061條、農貿市場167個,支持“小縫小補”便民服務;“開門治堵”對擁堵點位進行微改造、微治理,通過“一院一策”“一校一策”、優化調整公交專用道、“龜速車”治理等方式系統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城鄉人居環境“凈優亮美”專項行動治理擦亮街頭巷尾,扮靚城市空間,2963項“微改造”以“繡花功夫”精雕細琢,用“小切口”雕琢出城市治理的“新畫卷”;微網實格深入基層治理毛細血管,綜治、城管、民生等各類網格“多格合一”,11.9萬余個微網格有序運轉,“網格呼叫、街鎮處置、部門報到”機制逐步完善。
精神文明建設是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一直以來,成都都將文明建設融入城市治理各方面、全過程。今年初,成都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發布《推進新時代城市文明建設九大行動方案》,統籌全市資源推進以“城市交通治堵提升” “農村文明交通倡導”“背街小巷環境提升”“小區院落文明新風”“環城綠道文明騎行”等城市文明建設“九大行動”,將市民關心關切的身邊頑疾整治作為“著力點”,努力推動“文明成都 溫暖你我”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斷增強城市文明建設的“凝聚力”,合力構建城市文明“大建設”工作格局。
當“成都嬢孃”融入基層治理、當外賣小哥成為微網實格的移動“攝像頭”,一個個“小人物”正串聯起城市大文明。成都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成立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會,創新豐富“文明實踐合伙人”“文明公益大使”“文明騎手”等市民參與渠道,努力激發廣大市民參與城市文明建設的“主人翁”意識,讓394萬文明實踐志愿者和年均20余萬場文明實踐活動成為城市最美風景。
以為民惠民為宗旨 助推民生福祉提升
漫步于村間田野、鄉里院落,和美鄉風映入眼簾。文明實踐“村村行”調研活動再次啟程,社科領域專家導師、項目策劃師、城市社區文明實踐專管員、高校學子組成“城鄉共創團”,深入鄉村開展調研,感知村貌提升和文明實踐的深厚內涵。
實施文明和美鄉村建設三年行動,持續擦亮文明實踐“村村行”品牌,聯動高校大學生開展鄉村調研和品牌策劃,成都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點,以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為抓手,著力涵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截至目前,已在全市1294個行政村全覆蓋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61個、農家(社區)書屋1801個,同時,以農村地區為重點開展文明實踐專管員素能提升行動,實施專管員全覆蓋培訓。組織全國文明單位與全國文明村鎮結對,開展陣地共建、隊伍共育、品牌共塑活動1500余場,培育“咱村里的年輕人”品牌,挖掘宣傳投身鄉村建設的有為青年近百人。
人居環境方面,成都以高質量創建文明村鎮為抓手,開展農村“五清”行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96.2%、5G網絡覆蓋率97%。
家風涵養方面,成都深化家庭教育體系建設,構建“1個總校+23個分校+2018個子?!奔议L學校三級體系,聘任權威教育專家300余名,開展主題活動1000余場,累計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超10萬次,市文明辦創作的《重家庭 傳家教 揚家風 報家國》獲全國公益廣告大賽一等獎。
成都已連續16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市民滿意是文明實踐的“評分表”,為民惠民是文明建設的“壓艙石”。成都不斷優化提升“文明興蓉”平臺,打造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的“文明銀行”積分激勵系統,提升全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熱情和動力。場景化打造“我們的文明+”“我們身邊的文明事兒”“我們的節日”等品牌,讓“文明街巷”扮靚城市,“文明集市”人頭攢動,“文明畫報”深受喜愛。
攝影愛好者小劉穿梭在大街小巷,拍下他心中最美的街巷、小區,而這些照片,他準備用來參加成都文明網發起的征集活動。近年來,成都精準發力強化網絡精神文明建設,打造以成都文明網和“文明興蓉”為雙核心的“1+1+23+N”多維聯動宣傳平臺,“文明成都”微博上榜全國100個“文明+”矩陣新媒體典型案例,連續4年蟬聯“全國十大文明辦微博”前3名,多次獲評地方文明網優秀公眾號等榮譽稱號,并在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文明培育分論壇作主旨演講。
以向上向善為導向 引領社會風尚弘揚
曾經的“獻血大王”熊德金已經69歲了,近期,他得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蓉善保,并參加了免費體檢。成都聯合愛心企業錦泰保險創新打造全國首個“道德模范專屬保險箱——蓉善保”,向全市道德模范提供包含人身意外險、重大疾病險以及免費體檢在內的定制化服務,將各年齡段、各類健康狀況都納入理賠范圍,既解決了道德模范實際問題,清除后顧之憂,也在全社會樹立起“德者有得、德者有榮”的鮮明價值導向。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對先進典型的禮遇關愛,就是對高尚品德的贊頌弘揚。成都深入實施“德潤蓉城”工程,在全社會營造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培育推選21名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1組“時代楷?!?、213名中國好人、3名全國新時代好少年。邀請榜樣模范及家屬參加世園會、百花獎、中超球賽等文化和體育賽事活動,大力倡導關愛模范、尊重模范、學習模范的社會風尚。
成都人都是熱心腸,遇事總要搭把手,激流敢跳、火海敢闖,為陌生人仗義出手、拼盡全力。成都持續做強“平凡之善·蓉城之光”活動品牌,挖掘宣傳“動車上的臨時產房”“熱心市民跳河砸車救人”等1500余件暖心故事,全網累計播放量超10億次。
文明成都,溫暖你我,市文明辦聯合市體育局、成都蓉城足球俱樂部創新打造中超球賽公益看臺品牌活動,邀請2萬余名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和環衛工人、快遞外賣騎手、社區志愿者等基層勞動者登上“最美看臺”,培育健康向上體育風尚,打造了“溫暖成都”鮮明標識。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杜文婷 圖片 本報資料圖片、部分照片由市文明辦提供 編輯 曾雪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