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印度會在這次空戰中敗的如此之慘?印度總理莫迪在之后的表態又傳遞出怎樣的信息?
印巴沖突中,印度空軍可以說是拿出自己的家底。投入了包括法國“陣風”戰機在內的多款先進裝備,試圖用絕對數量對巴基斯坦形成壓倒性優勢,但令人意外的是,巴基斯坦憑借以殲-10C為核心的體系化作戰模式,最終零戰損擊落了多架印度戰機。
印度遭遇慘敗看似是武器裝備的“落后”和戰術執行失誤,但本質上根源還是印軍的結構性矛盾。印度長期奉行“買買買”的萬國牌軍購讓其軍隊裝備來源復雜,但現實問題在于不同戰機的數據鏈和通信標準互不兼容,如此一來,印度空軍在實戰中就難以形成協同作戰能力,被暴打也就成了情理之中。
此外印度軍隊的理念也存在很大問題——重采購而輕訓練,印度空軍的戰機墜毀率常年高居全球前列,明顯在維護能力與飛行員培養體系方面存在嚴重缺陷。再加上印軍盲目迷信所謂的“裝備代差優勢”,從而忽視體系化作戰的現代戰爭邏輯,這就讓其戰機只能在電子壓制與導彈射程劣勢下淪為被動標靶。
至于失敗后,莫迪的表現就更加呈現出了印度矛盾性的特征。他一方面宣稱“朱砂行動開辟了反恐新路線”,組織發起全國巡講,宣傳“勝利”,并向70國通告印軍取得的“成績”,試圖用這些方式將此次印軍的“軍事失利”包裝為“戰略勝利”;另一方面,即便印巴已經停火,但莫迪仍然無法釋懷接受現實,對巴基斯坦再度撂下狠話,聲稱“巴基斯坦不會獲得印度權限內的水資源”,試圖通過民生領域施壓彌補軍事挫敗感。
據路透社報道,印度總理莫迪22日說,巴基斯坦不會從印度擁有權利的河流中得到水。仍指責巴基斯坦發動了“恐怖襲擊”,要讓巴基斯坦經濟和軍隊付出代價。
在印巴沖突中失敗后,莫迪再度對巴基斯坦撂下狠話,有著多重政治考量的博弈。近年來印度經濟增速放緩,地區動蕩持續發酵,這次沖突的導火索——克什米爾恐襲事件更直接沖擊莫迪政府的安保信譽。在這種情況下渲染“反恐正義”與外部威脅,明顯可以將公眾視線從內部治理失效轉向“國家安全危機”,來延長自己的執政壽命。
同時莫迪還需要維系自己的強人政治形象,畢竟莫迪執政根基與民族主義動員深度綁定,承認戰敗勢必將動搖其“鐵腕領袖”人設。因此他近日推動的舉辦全國勝利宣講,本質上還是想塑造輿論氛圍,進而通過信息操控維持政治合法性
至于莫迪不斷對巴基斯坦釋放強硬信號,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調整地緣戰略姿態。印度自身因對西方和俄羅斯的軍事裝備依賴導致戰略自主性受損,被迫采取騎墻行為,但這顯然不利于印度對于自己“南方國家”領袖的定位。因此莫迪拒絕各方斡旋執意“放狠話”顯然有降低對外依附的意圖,不過其軍工體系孱弱的現實恐怕只能讓這一目標淪為空中樓閣。
但無論莫迪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其雖能短期緩解執政壓力,卻無法掩蓋軍事改革滯后與戰略誤判的深層危機。真正的國家安全不能依靠民族主義口號或外交表演,而是需要扎實的軍事改革、透明的治理體系與務實的外交對話,這或許是莫迪“狠話”背后最該深思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