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有著70多萬粉絲的高中地理老師袁曉,一手出色的板書是他的“絕活兒”,這在越來越多應用多媒體教學的今天并不多見。通過手繪板書,袁曉把復雜難懂的地理知識形象化地展示給學生。眾多網友留言說“舍不得擦”“堪比PPT”,還調侃他“主修美術,輔修地理”。
這節課,袁曉正在給學生們講解月相變化,一邊講一邊畫,知識點講完了,月亮在不同日期呈現出的“陰晴圓缺”,也生動地展現在了黑板上。
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學生 連澤萍:老師的板畫技術很厲害。
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學生 李銘宇:做地理題肯定是難免要用到圖的,畫板書可以幫助我們的學習和理解更上一層樓。
讓地理知識鮮活 “美術小白”苦練畫工
如今在袁曉的課堂上,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可在四年前,他剛剛參加工作時,面對這位只比自己大七八歲的老師,很多學生都不買賬。這位年輕教師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怎么用精彩的課堂“征服”學生。
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教師 袁曉:我最開始教新生,發現上課的時候,其實很多學生并不是能達到百分之百認真聽課的。當時事情的轉折點是,我那天很神奇地畫了一個圓,那一刻學生覺得這個老師好像有兩把“刷子”。
學生的贊嘆讓袁曉好像突然撿到了“武林秘籍”,那一刻,他突然想到,或許,這種直觀又有趣的板畫,就是打破課堂沉悶、激發學生興趣的“秘密武器”。為此,從未受過專業美術訓練的袁曉在課余時間偷偷下起了苦功。
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教師 袁曉:我最先畫的圓是一個橢圓,或者這邊畫得好,那邊就扁下去了,筆控不好。當時練了非常多,經過大量的練習,它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
除了苦練畫工,袁曉發現許多地理知識的學習都需要極強的空間邏輯。他想,如果利用美術中的“空間透視規律”,把二維視圖變成三維立體視角,學生們肯定更容易理解。于是,在袁曉的備課本上,出現了許多“3D”畫作。一年下來,他寫了幾大本教案,足足有八萬多字。
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教師 袁曉:很多色彩鮮艷的,包括立體的形式來給他們呈現板畫,更能震撼他們,先通過這種形式引發他們對地理學習的好奇心。
此外,袁曉總是琢磨著如何讓枯燥的地理知識鮮活起來。為了講解空氣密度和氣流變化,他在課堂上做了放飛孔明燈的實驗;在暑期,他帶著地理興趣班的同學們去黃河邊上,觀察沉積巖以及黃河對地形的塑造狀況。
在網上走紅后,不斷有學生通過私信向袁曉請教地理題,他在空余時間,都會一一回復講解。
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教師 袁曉:他們會問我一些問題,一來二去就成為網絡當中的師徒關系,他還會跟我分享他的成績、他的進步,他考上了大學。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原來不光影響現實中的學生,甚至可能也影響網絡中的學生。
面對網絡上“流量變現”的誘惑,袁曉有著自己的堅持。他說,走紅是偶然,課堂才是主陣地。
濟南大學城實驗高級中學教師 袁曉:他們告訴我說,袁老師你可能是我現階段的光,其實我想給他們說,我們是相互被照亮的,你們說的這些話也是對我的認可,也照亮了我在這一條教育的長路上去堅守自己的初心,越走越遠。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