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記者張英賢
在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南京校園野生動物觀察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正式亮相,圖書由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出版。
這部由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等機構聯合編寫的校園野生動物觀察指南,收錄了204種校園野生動物,從枝頭蹦跳的灰喜鵲到紅脅藍尾鴝的羽翼劃過實驗樓的一角,從刺猬蜷縮的憨態到玉帶鳳蝶破繭的驚艷,每一頁都在述說:自然從未遠離,只需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南京校園生態系統是城市生態的重要組成。書中系統梳理了127種脊椎動物和77種無脊椎動物,既有麻雀、壁虎等“常客”,也有因生態修復而“進城”的野豬、貉等“網紅物種”。書中不僅標注物種學名、瀕危等級,更以靈動筆觸解析生態智慧。例如,烏鶇的鳴叫規律暗含領地意識,中華蟾蜍的冬眠習性展現生存韌性。操場邊的灌木叢、教學樓后的池塘,由此化為生動的生態實驗室。
《手冊》的出版也集結了多方力量的支援。編寫團隊中既有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的專家學者,也有中小學教師與自然攝影師,這種跨界協作打破了“象牙塔”與“社區”的壁壘。
《手冊》編委會主任、江蘇省科普作協常務理事張潔這樣定義圖書的出版價值:校園生物多樣性是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立足南京校園,提供了校園野生動物觀測的方法、案例以及科普圖鑒,既是一本觀察指導指南,更是一本富有教育意義的科普讀物,兼具學術參考與教育普及的雙重意義。
編輯:吳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