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印度《德干先驅報》網站報道,印度近日向70國外交官員通報“朱砂”行動情況,并解釋了印度打擊把巴基斯坦作為安全港的恐怖分子的新常態。印度綜合防御參謀部總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國防情報局局長拉納向70個國家的外交武官通報了“朱砂”行動“成功實施”,稱該行動為印巴關系樹立了新常態。這位高級陸軍官員詳述了如何選定“與恐怖主義有關聯”的目標。在綜合考慮不同機構的多種意見后,從21個目標清單中確定了9個目標。
巴基斯坦居民(資料圖)
新一輪印巴沖突,概括下來其實很簡單。印度過于高估自己,非要秀一下肌肉,對巴基斯坦搞偷襲。本以為十拿九穩,沒想到被巴基斯坦反將一軍,損失慘重。巴基斯坦本就不想打,打算見好就收,印度也借坡下驢,答應停火了。可莫迪如果承認打輸了,沒法對選民和鷹派交代。于是他就徹底放飛自我了,硬是要“喪事喜辦”。此外針對中、美、土耳其搞小動作。中土兩國反對印度侵略巴基斯坦,印度就屏蔽了部分中方機構的社交賬號,也不允許印度人去土耳其旅游。
此外,印度再次關閉了建于杰納布河上游地區的巴格利哈爾水電站大壩的所有閘門。現場畫面顯示,水壩下游河床裸露清晰。此前該電站閘門因印度報復克什米爾遭襲擊被關閉,水壩下游巴方一側一度干涸。印方稱不允許印度河流的“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此舉遭到巴基斯坦的譴責。此前印度突然打開兩個閘門,印媒稱由于當地經歷強降雨,打開閘門是為了泄洪。巴方希望通過和平對話方式,解決印度水資源分配問題及克什米爾問題。
莫迪(資料圖)
數據顯示,印度控制的杰納布河每年向巴基斯坦輸送約80億立方米水源,灌溉著旁遮普省約45萬公頃農田。月初印度首次關閘后,又在暴雨后突然泄洪,導致下游巴基斯坦信德省23個村莊被淹,直接經濟損失超2.4億美元。這種"先斷流后洪水"的組合拳,暴露出印度正將水利設施武器化的戰略意圖。軍事專家指出,印度的戰術轉變與其空中力量的挫敗直接相關。這種不對等結果讓莫迪政府難以向國內民族主義情緒交代,轉而尋求非對稱打擊手段。
印度一開始宣布對巴基斯坦開打“斷水戰”,要“切斷”源自其領土并灌溉巴基斯坦的河流水源,以報復印控克什米爾發生的致命襲擊。印度總理莫迪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印度的水以前都是向外流的,但現在要停下來照顧印度的利益,用于國家用途”。印度就此取消了1960年與巴基斯坦的水資源共享協議,以報復4月22日在印控克什米爾旅游城市帕哈爾格姆發生的襲擊事件。盡管無人認領襲擊,但是印度將其歸責于巴基斯坦,后者則一如既往地斷然否認。
泄洪(資料圖)
毫無疑問,印度這是要把事情做絕了。事實上,根據相關條約,印度不應如此行事。根據《印度河水域條約》,印度的這座大壩并不是專門用于蓄水的,其蓄水量有限,一旦水滿了,就必須開閘。但問題是,印度切斷供水,肯定會擾亂下游巴基斯坦的用水計劃,而且如果蓄水滿了,印度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又突然放水,則也有可能給巴基斯坦帶來損失。正因為印度的行為反復無常,所以巴基斯坦才怒斥斷水是“戰爭行為”。而既然印度要把事情做絕,那巴基斯坦也就沒必要藏著掖著了。
拉合爾的出租車司機法魯克表示:"以前每次聽說印度斷水,我們都很害怕,感覺命運掌握在別人手里。現在不同了,我們有自己的大壩,有自己的水庫,印度再也威脅不了我們了"。印度的"斷水挑釁"最終可能適得其反——它不僅加速了巴基斯坦水利建設的決心,還強化了中巴之間的戰略互信,同時也暴露了印度在地區爭端中的策略貧乏。在地區水安全的博弈中,未來的勝利者,或許并不是那個掐斷水流的國家,而是能夠持續建設水利工程、實現水資源自主的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