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美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以來,雙方雖暫時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并已同意將關稅恢復至2025年4月2日前水平,但是在關鍵領域上,雙方仍有很大分歧的未能取得突破。
特朗普本人更是于5月15日,單方面設定90天談判窗口的,要求中國接受美方條件,否則威脅將關稅加權平均稅率從30%提升至"明顯更高水平",而這一威脅性言論也在國際社會掀起巨大討論。
當前中方距離美方所規定的期限還有80多天,但是在當前美國最后一個3A信用評級被穆迪下調的消息傳出的背景下,這一威脅性言論看似強硬,實則暴露出的美國自身經濟與信用的深層危機。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
特朗普這“最后通牒”的戲碼,倒也不是第一次演,特朗普的政策一直都以反復無常著稱,其貿易策略常以“極限施壓”為手段,此次“90天期限”的設定,表面是逼迫中國讓步,實則暗藏多重動機。
想當初他剛踏進白宮門檻,就火急火燎地掄起關稅大棒,對著中國限定了90天,要么畫押,要么挨打,如今這沙漏里的沙子又快見底,只剩下八十來天。
他不光是對著中國喊,還讓財長貝森特放話,敲打其余18個國家,限期拿出“誠意”,不然關稅就得打回幾個月前的高位,這套行動與言語上的威脅,讓人一看就能明白對方在想些什么的。
一方面,美國希望通過強硬姿態維持“全球霸主”形象,尤其在多國效仿中國應對策略、挑戰美國貿易霸權的背景下,特朗普試圖震懾盟友與對手。
畢竟誰要他當年可是捶著胸脯跟老鄉們打包票,要用貿易戰保住美國工人的飯碗,所以為了保證自己在民眾心中的“硬漢”形象,特朗普那是隔三差五就得秀秀肌肉,喊幾嗓子,算是給國內一個說法。
另一方面,內部壓力迫使其制造談判籌碼,美國制造業空心化、財政赤字高企、國債規模膨脹等問題積重難返,迫使政府在外交層面尋求突破。
這些年,美國國債像吹氣球似的,眼瞅著要頂破36萬億美元的天花板,光是每天還利息就得燒掉20億美刀,通貨膨脹的壓力使得老百姓手里的錢幣越來越不值錢,更是生出了不小的壓力。
所以在這時候,特朗普就想到了找個靶子轉嫁國內壓力的想法,中國和其他一些貿易伙伴,就成了現成的“背鍋俠”,而他這算盤也可以說是打得噼啪響,想著給各國設個死線,逼大家趕緊坐上談判桌,簽個城下之盟。
特朗普“空城計”的失效
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是用這招“快刀斬亂麻”,先聲奪人,逼著各國讓步,省得在談判桌上費口舌,對中國更是多次使用關稅威脅充當點談判籌碼的,而至于那些經濟體量小點的國家,這壓力就更直接,壓迫感十足。
理論上聽著美國確實是能進行搶占盡先機的,實施著自己寫出的劇本,可問題是,劇本寫得再花哨,也得看對手配不配合,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揮舞得呼呼生風,應和的卻沒幾個。
除了少數幾個唯唯諾諾的小兄弟早早表態“大哥說啥就是啥”,像日本、歐盟、印度這些有頭有臉的角色,一個個都練起了太極推手,任你狂風驟雨,我自巋然不動,主打一個“不著急,慢慢瞧”。
更要命的是,中國在談判桌上居然能穩住陣腳,甚至還能讓美國吐出些好處,這就等于給其他國家打了一針強心劑,大家伙兒一看,連塊頭最大的中國都能扛得住,我們憑什么不行?
日本原先還挺溫順,這會兒也開始提條件了,歐盟也不再是以前那個悶葫蘆,就連一向跟美國關系不錯的印度,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大家的心思都差不多,都是想為自己多爭取點利益?
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市場的反應是愈發理性的,歷史經驗顯示,2018年中美談判曾達成“重大進展”,特朗普卻旋即撕毀協議加征關稅,導致全球貿易動蕩。
此次日內瓦談判雖傳出“實質性進展”,但市場對美方承諾持謹慎態度,畢竟,一個連自身信用都難以維系的國家,其協議可信度幾何?
所以特朗普越是急吼吼地想要結果,各國越是穩坐釣魚臺,這“拖字訣”玩得爐火純青,貿易談判這東西,誰先沉不住氣,誰就容易吃虧。
大家都在等著,看特朗普還能折騰出什么新花樣,是不是黔驢技窮了,更有意思的是,他越是擺出強硬姿態,反而逼得其他國家在某些問題上更抱團取暖了。
美國信用的崩塌
眼瞅著那90天期限一天天逼近,談判桌上還是冷冷清清,特朗普這邊也坐不住了,可就在他打算直接發信函,單方面給各國的商品定下關稅稅率,逼著大家硬生生吞下去,自家后院那把火,可就真燒起來了。
五月中旬,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突然發布報告,將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1,這是美國多年來首次失去“信用滿分”評級。
降級原因包括,國債規模龐大、財政赤字嚴重、國會就債務上限問題爭執不下,以及特朗普政府政策多變,導致市場和投資者信心不足。
穆迪這一巴掌扇下來,影響可不小,評級一降,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信心立馬就弱了三分,政府想借錢就得多掏利息,財政包袱更重了。
企業借錢的成本也跟著往上漲,股市也跟著打了個寒顫,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期貨盤后應聲下跌。
預算赤字連年攀升,社會保障體系面臨崩塌,拆東墻補西墻的債務操作難以為繼,政治體制失效,兩黨在債務上限問題上的博弈,屢次將國家推向違約邊緣,治理能力遭全球質疑。
以及經濟根基的動搖,產業空心化與金融化并存,制造業復興計劃淪為泡影,而高利率環境更令經濟衰退風險加劇,信用評級的滑落,本質是對美國“借錢還債”模式的終極審判。
現在美國信用崩塌與政策失誤形成惡性循環,評級下調迫使美國支付更高融資成本,進一步推高債務負擔,甚至為緩解危機,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轉向中國等債權國尋求支持,卻因缺乏誠意而陷入外交僵局。
取消部分芯片禁令、表態“中美協議對和平有益”,這些零散舉措難以重塑信任。
與此同時,全球投資者加速“去美元化”,中國、日本等減持美債,石油貿易“去美元化”趨勢蔓延,美元霸權根基動搖,美國若無法解決結構性矛盾,其信用體系將面臨不可逆的瓦解。
結語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暴露了美國霸權主義在新時代的困局——當經濟手段失效,政治信譽破產,強權邏輯愈發蒼白,而信用的崩塌不僅是財政危機,更是國家治理能力的危機。
若美國繼續沉迷于短期博弈,拒絕結構性改革,其經濟與政治體系或將陷入更深層危機,全球化時代,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美國的頹勢亦為世界敲響警鐘,建立在債務與霸權之上的繁榮,終將難逃坍塌的命運。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