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閔行區浦江鎮光繼村,蜿蜒的田埂間藏著鄉村振興的詩意密碼:磚瓦經巧手重組化作田園柵欄的浪漫線條;傳統農耕智慧與現代美學理念相遇,碰撞出別具一格的鄉村新貌。這里,一場關乎土地煥新、傳統傳承的鄉村美學實踐正熱烈展開。
5月22日,區農業農村委聯合浦江鎮,以“黨建帶團建”為引擎,聯合市農科院駐閔行博士工作站等多部門投身“一園一柵欄”示范園打造行動,黨員先鋒、青年志愿者與村民齊聚光繼村,共同執筆,在阡陌田疇間描繪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助力閔行推進閔行“五好兩宜”和美鄉村和光繼村示范村建設。
鄉韻踐悟:
舊物煥新顏,農耕添生機
日前,“農情浦江”鄉村振興青年突擊隊正式成立,活動現場,突擊隊代表,黨員、青年志愿者們攜手村民,用創意與行動為鄉村增添亮色。
瓦片、青磚、竹竿經過巧妙拼接變成兼具藝術與實用性的柵欄圍墻,為田園景致增添特色標識。同時,黨員、青年們體驗開墾翻地、種植秧苗、采收油菜等農事活動,在村民指導下感受農耕文化,為示范田注入蓬勃生機。
活動同步開設“田間課堂”,市農科院專家宋云鵬、馬坤圍繞茄果類蔬菜種植、芳香蔬菜技術及新品種推廣開展沉浸式授課。通過展板講解、實物展示,讓農業知識惠及更多村民。
風采展示:
創新設計引領鄉村美學
現場展板呈現了“一園一柵欄”設計風貌,詮釋鄉村美學新思路;區三農中心展示“一房一藤蔓、一園一柵欄、一院一美景”優秀案例,分享鄉村美化經驗;市農科院科普優產蔬菜品種,助力科學種植;舊磚瓦、竹木等鄉土材料再利用展示則傳遞“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為“小三園”建設拓寬思路。
活動現場,青年志愿者們引導村民掃碼查看《閔行區“美麗庭院(小三園)”建設指引》。
據了解,這是區農業農村委為了幫助村民更好地投身到“美麗庭院(小三園)”建設中而推出的電子書。它涵蓋了庭院規劃、空間打造技巧、庭院經濟案例等內容。有了這份“寶典”,未來將會有更多庭院邊角裝點成精致花園、溫馨家園。
“美麗庭院(小三園)”建設指引
共繪藍圖:
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
現場,“青耕浦江農業農村實踐基地”正式揭榜授牌,為青年參與鄉村振興搭建了一個全新實踐平臺。
“青耕浦江農業農村實踐基地”是浦江鎮鼓勵鎮域內團員青年“青力青為”、真抓實干、扎根農村,與農村共成長的重要陣地。推動廣大團員青年、農情浦江鄉村振興青年突擊隊在環境治理、巡河護河、小三園建設、“五好兩宜”建設中貢獻青春力量,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本領,讓青年風采在鄉村振興中綻放有熱度、有亮度、有深度。
本次活動以“黨建帶團建”凝聚青年力量,通過實踐與創新推動鄉村環境美化升級。未來,閔行區將持續深化青年參與機制,以“一園一柵欄”為起點,繪就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新畫卷,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光彩。
光繼村“小三園”建設的成功實踐,為閔行區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模式積累了經驗。下一步,區農業農村委將聯合各街鎮持續深化“黨建引領”機制,以“小切口”撬動“大變化”,讓更多村莊像光繼村一樣,在保留鄉韻鄉愁的同時,弘揚移風易俗、倡導農村文明新風,樹淳樸民風、興和諧鄉韻,實現環境品質與治理效能的雙提升,讓鄉村成為人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記者:李逸
供稿:區農業農村委、浦小江
視頻:符強
初審:陳依婷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