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和中指要夾住秧根,垂直插入泥中兩指深,太淺了秧苗會漂,太深了影響分蘗……”老農張師傅彎腰捻起一株秧苗做起示范,頭戴草帽、腳踏筒靴的孩子們踏入泥濘的田間學得十分認真。5月24日,遠離農村的“城里娃”和忙于工作的爸爸媽媽懷揣著對土地的熱愛,相聚于嘉定區外岡鎮智慧農場周涇基地,共同開啟“田連阡陌耕新綠 歡聚岡灣繪嘉鄉”嘉定區外岡鎮“帶著爸爸去種田”第十四季主題活動。
起初,歪斜的秧苗像醉漢般東倒西歪,過了一段時間,大家的動作逐漸熟練。7歲的“種田新人”葛昱鑫直起身用手肘擦了擦汗,望著身后參差的“作品”感嘆道:“我才插了三行就累得直冒汗,以前農民伯伯整天彎著腰勞作,真的是‘粒粒皆辛苦’!”
除了在“田間課堂”里親身勞作親近自然,活動還設立了嘉鄉惠民集市和“田間稻理”黨的理論宣傳學習市集,通過紅色故事傳講、文明場景拼圖、心靈港灣、六通魯班鎖體驗等項目,為親子家庭提供集理論宣講、趣味互動、非遺體驗于一體的沉浸式思想文化實踐場景。
文明公約是鄉村治理的“軟約束”,更是凝聚共識的“硬支撐”。近年來,嘉定區結合鄉村振興建設,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傳播主流價值,提升村民文明素養。活動現場發布愛我“嘉鄉”“七不”文明公約,聚焦亟待破除的農村地區陳規陋習,以通俗易懂的話語為村民提供行為準則。
活動中,外岡鎮首批“嘉”鄉推薦官正式亮相。來自基層治理前線、產業賦能前沿以及青少年代表接過聘書,肩負起“尋訪家鄉文明、導覽家鄉風光、推介家鄉好物”的使命,書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的篇章。
作為鄉村振興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未成年人的“童繪、童言、童話”在鄉土文化活化傳承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次活動發布“鄉聚岡灣·童Hua嘉鄉”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通過挖掘外岡古鎮、萬畝良田等標志性景觀的文化內涵,引導孩子們用畫筆勾勒粉墻黛瓦的水鄉風韻,用童言講述田間地頭的鄉愁故事,在實踐體驗中厚植家國情懷。
從非遺傳唱到文明實踐,從農耕體驗到鄉村推介,“帶著爸爸去種田”主題活動不僅是一次親子共耕的田園之約,更是一場文明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外岡鎮黨委書記李雪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品牌項目,深化科技+農耕的場景應用,以智慧農場為核心構建鄉土教育社會大課堂,打造可看、可學、可玩的農村精神文明實踐矩陣,推動理論宣講接地氣、文化傳承有生氣、移風易俗聚人氣,讓精神文明建設與田園風光交相輝映,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文明動能。”未來,外岡鎮將繼續深耕“農旅文”融合發展,讓萬畝良田成為文明傳承的沃土、城鄉互動的橋梁,續寫更多關于耕耘與收獲的外岡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