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戒O1的來時路:每一步,都算數小米YU7,漸入佳境小米的野望,雷軍的耐心
踏入汽車行業之后,小米和雷軍似乎總是會被誤解——這家公司靠的不是技術,而是營銷。
但事實是,福特汽車CEO Jim Farley都表示,小米做到了蘋果沒做到的事,中國電動車產業已透過高技術、低成本的供應鏈及對市場快速地反應,拉開與全球的距離。作為一個消費品牌,小米甚至比有些傳統車企更加強大。
發布一年之后的小米SU7,不但價格沒有下降,反而成為4月20萬以上價位所有汽車的銷量冠軍。小米SU7 Ultra也依然是地表最快的四門量產車,還是中國50萬+汽車市場上熱度最高的純電車型之一。
再到如今的芯片行業,小米仍被質疑——玄戒O1到底是不是自研?
但事實是,目前的半導體是一個高度全球化分工協作的產品,全球沒有任何一部手機里的SoC,可以單靠一個國家的知識、技術、制造設備和零部件供應,就可以實現從設計到流片成功的閉環運轉。小米的玄戒O1,確實是中國大陸地區首次實現3nm芯片設計的突破,填補了中國在先進制程芯片設計的空白。
所以,承認“小米能成”這件事沒那么難。這家公司在芯片和汽車行業取得的成功,就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之巔“來時的路”。
3nm、自研國產、量產芯片,這是小米玄戒O1剛露面的關鍵詞,給了市場一種“橫空出世”的即視感。不過,玄戒O1絕非是小米毫無來由地“空降王炸”。
“這幾年,很多米粉也一直在追問,小米還做不做大芯片了?也有不少人嘲笑澎湃SoC沒有后續。但我想說,那不是我們的‘黑歷史’,那是我們的來時路。”雷軍在玄戒O1發布時感慨稱,小米一直有顆“芯片夢”,因為要想成為一家偉大的硬核科技公司,芯片是必須攀登的高峰,也是繞不過去的一場硬仗。
這的確是一場硬仗。為了打贏,小米用了11年。
早在2014年,小米成立了松果電子,并于2017年2月發布了首款自研SoC芯片澎湃S1,采用28nm工藝,搭載于小米5C手機。小米為澎湃S1投入了10億元,耗時3年,但因工藝落后和基帶短板,市場反響平平,導致澎湃S1只存活了6個月。
此后,澎湃S2又因多次流片失敗擱淺,小米暫停了SoC研發。
“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因為做芯片和做大芯片差距太大了。做大芯片首先周期長、投入大。更殘酷的是,大芯片生命周期很短,一年一迭代,到了第二年就貶值了。如果沒有足夠的裝機量,再好的芯片,也是賠錢買賣。”
雷軍事后總結稱,這么多年的競爭下來,現在全球能用最新制程做旗艦芯片的廠商,目前只剩下3家。這對小米這樣的后來者來說,想完成商業閉環,難于登天。
為了在芯片領域積累經驗,澎湃S2之后小米開始在“小芯片”領域,如影像(ISP)、快充(PMIC)等細分領域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比如,澎湃C1(ISP芯片)搭載于小米MIX Fold,大幅優化了影像處理效率,讓小米在移動影像領域得以拔得頭籌;澎湃P1(充電芯片)則實現了120W單電芯快充,并讓小米電池管理技術更進一步。
不可否認,這些“小芯片”的成功推出,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小米手機產品商業上的成功。
直到2021年初,當小米手機穩居全球前三,積累了充沛的現金流和豐富的外圍芯片經驗后,這家公司開始下決心重啟SoC的開發,直接挑戰最新工藝制程的旗艦芯片。
4年之后,玄戒O1功成。憑借高頻十核CPU和自研架構,玄戒O1在單核性能上躋身旗艦行列,多核表現比肩蘋果A18 Pro。玄戒O1的GPU則采用Arm的Immortalis-G925圖形處理器,曼哈頓3.1測試達到330幀、Aztec 1440p測試達到110幀,領先蘋果A18 Pro,同性能下功耗相比A18 Pro低35%。
按照雷軍的說法,玄戒O1這個項目,研發了4年多時間,截至今年2月底已經花了135億元。2025年,小米的芯片研發預算就超過了60億元,這已經大幅超過了國內主流的半導體廠商(如韋爾股份2024年研發投入34億元)。
小米,終于在半導體行業插下了第一面旗。
相比于芯片的初出茅廬,小米在汽車行業儼然已經有了成熟者的姿態。YU7,則是最好的例證。
作為小米的首款SUV車型,YU7幾乎完美承襲了小米汽車的美學基因——側面看低趴優雅、尾部看非常力量感十足、俯視看型面立體且飽滿。與家族車型SU7發布時類似,即便沒有公布售價,但從發布會現場以及線上的用戶反響來看,小米YU7一經登場,基本已經鎖定了勝局。
可以說,小米在汽車外觀造型上,已然掌握了一套相當成熟的設計方法論——“顏值即正義,出場即驚艷”。
同樣地,與小米SU7相同,小米YU7提供了三個版本車型:
- 小米YU7標準版,擁有835km續航、96.3 kWh磷酸鐵鋰電池;
- 小米YU7 Pro版,四驅版,支持770km超長續航,搭載雙電機四驅和閉式雙腔空簧,零百加速4.27秒;
- 小米YU7 Max版,是高性能四驅版本,零百加速3.23秒,最高時速253km/h,101.7 kWh三元鋰電池、支持760km超長續航、5.2C超級快充。
同等電量下,小米YU7的13.3kWh/100km電耗比同級競品低10%-15%,主要得益于0.23Cd超低風阻(比Model Y低5.6%)和超導熱管理2.0技術,讓小米YU7的綜合續航大幅提升。
而與此同時,為了提升輔助駕駛的安全性,小米YU7此次全系標配了英偉達Thor車載計算平臺、1個激光雷達、1個4D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以及12顆超聲波雷達。
其中,英偉達Thor車載計算平臺,是小米YU7全球首批搭載,采用4nm工藝制程,擁有700TOPS算力性能,是專為大模型時代而生的旗艦級別芯片,能夠更好地支持大模型上車。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也是小米在汽車行業的一次突破性實踐:將最高配置的輔助駕駛系統,在全系車型上進行標配,即使是售價最低的標準版車型。
這意味著,積累第一代SU7車型的造車經驗和市場歷練,現在的小米在造車理念出現了新一輪的迭代——如果汽車需要配置輔助駕駛,那么輔助駕駛的安全性就不應該有高低配之分,每一個小米汽車用戶都應該被認真對待。
這不只是小米的成長,也是整個汽車工業的進步。
從汽車到芯片,同時向兩個超萬億級行業“宣戰”,小米正在一條連蘋果都未能成功的路上前行著。
“在硬核科技的探索道路上,小米是一個后來者,也是一個追趕者,我們知道很難,我們知道后來者一開始肯定不完美的,總會被嘲笑、被懷疑,這些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我相信,這個世界終究不會是強者恒強,后來者總有機會。”
在小米15周年的這場發布會上,雷軍首次袒露了,對于小米同時涉足兩個超大型行業的內心獨白。而他所稱的“準備”,早在此次發布會之前就已埋下伏筆。
2025年3月,小米發布公告稱計劃以每股53.25港元的價格配售8億股。此次認購預計籌資約4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97億元),將用于業務擴張、研發投資及其他一般用途。
彼時,市場對此還有些許質疑之聲:小米賬上還趴著1700多億元,現在又要籌資幾百億,這家公司為什么需要這么多錢?但回過頭看,此次的定增,就是小米為打芯片、汽車兩個行業的硬仗,所做的準備。
以玄戒O1為例,按照雷軍的說法,做3nm這樣級別的大芯片,每代投資大約10億美元,如果能賣100萬臺,平攤下來,每臺芯片研發成本約7200人民幣,而小米15S Pro售價才5499元。
這意味著,首次搭載玄戒O1的小米15S Pro,基本會是虧本賣的狀態。但即便如此,雷軍依然對自研芯片保持著足夠長久的耐心。
在他看來,4年前重啟自研SoC,小米就深知造芯的艱難,并做好了長期持續投入的準備:至少做十年,至少投入500億元,穩打穩扎,步步為營。而在汽車領域,雷軍早前就表示,要通過15到20年的努力,讓小米成為全球前五的車企。
這就是小米的野心,和雷軍的耐心。
接下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小米在造車和造芯的漫長戰爭中,不會一路坦途。但“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小米和雷軍應該都做好了準備。(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