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整個人都懵了,微信賬單一查,全是游戲扣費。”談及10歲女兒在“蛋仔派對”等手機游戲中消費近8000元的經歷,重慶市巴南區南泉街道市民唐先生一臉自責。經4月27日申請退費后,5月12日游戲公司退了4600元,然而退款過程中唐先生再次被游戲公司扣費30元。
5月14日,上游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致電涉事廣東天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天宸)熱線核實,客服確認情況屬實,并表示“將向上級部門進行反饋。”5月21日,唐先生告訴記者,游戲公司已停止扣款并再退費1600元,合計退費6200余元。
漏洞:手機免密支付, 孩子兩月充值近8000元
“我以為她是用手機查作業,結果是玩游戲。”5月22日,向記者回憶女兒的消費記錄,唐先生一臉自責。
手機游戲屏幕界面。視頻截圖
他的女兒正在上小學四年級。因為做家庭作業時常需要手機查資料,唐先生便將手機交給女兒使用。“想著多學點知識,根本沒防備她會玩游戲。”直到4月底的一天,微信錢包里一萬多元余額僅剩兩千,他才開始警覺。
“平時我個人花點錢,就根本沒察覺。但花錢與余額的差距大了,一萬多元的余額只剩下兩千多。”唐先生回憶說,自己收入本就不高,一個月只有2000多元,這筆“神秘消失”的錢讓他整個人都懵了,“女兒花掉的近8000元,是自己3個月的收入。”
唐先生查看賬單發現,從3月下旬開始,幾乎每天都有廣東天宸的“蛋仔派對”等游戲扣款記錄,金額從18元、30元、50元到120多元不等,“最多的一天扣了128元。我從不玩手機游戲,自己手機里也沒預裝,只有女兒在用手機玩一玩。”
面對賬單,唐先生才意識到,女兒可能沒在查學習資料,而是去玩“蛋仔派對”等游戲。他告訴記者,孩子事后承認,是聽班上同學介紹這款游戲怎么玩、怎么下載安裝。回家后,她趁大人不注意,就偷偷下載玩了。
“她說班里很多同學都玩。”唐先生介紹,游戲過程中會彈出禮包購買界面,而他手機恰好開通了微信免密支付功能。
對此,互聯網產業觀察者戴先生指出,類似“蛋仔派對”等游戲,往往利用游戲過關策略,為用戶提供充值服務的選擇。“18元、30元看著少,但持續玩下來,一個用戶就能消費上千元。”“平臺在設計支付邏輯時,一般會對支付方式進行綁定,唐先生手機開通的免密支付,恰恰成了游戲扣費的漏洞。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點擊購買,系統就自動扣款。”
疑惑:游戲公司首次退款4660元,卻又繼續扣款
4月底,唐先生向“蛋仔派對”游戲所屬公司廣東天宸提交退款申請。天眼查APP顯示,廣東天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法定代表人杜某某,是一家以從事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為主的企業,實繳資本1000萬人民幣。公司官網顯示,其業務體系包括應用商店、游戲中心和瀏覽器等。其中,游戲中心介紹稱,“擁有億級用戶的官方游戲分發平臺”。
退款過程中唐先生再次被游戲公司扣費30元。受訪者供圖
唐先生回憶說:“第一次打客服電話,接通挺快。”根據客服要求,唐先生提供了未成年人消費的退費申請。客服在核實情況后,自4月27日至5月12日分批退回共計4660元。
然而,唐先生并未松口氣。5月2日,他手機又收到了30元的扣款提示,項目名為“奇妙之旅蠟燭禮包”。“游戲早卸載了,孩子也沒再碰手機,游戲公司也在退款了,怎么還能繼續扣?”唐先生向記者提供的交易截圖顯示,這一筆交易發生在退款過程中,令其深感疑惑。
5月14日,上游新聞記者致電廣東天宸熱線核實,客服人員在核對交易單號確認該扣款存在,并表示:“將向上級部門反饋,具體情況將向當事人說明。”5月21日,唐先生收到游戲公司第二筆退款1600多元,至此累計退回金額達6200余元。“客服在溝通中解釋,第一筆為游戲公司退款,第二筆為游戲平臺代扣返還,未同步解綁協議可能是導致二次扣費的原因。”唐先生說。
互聯網觀察者戴先生分析指出,一些平臺即便卸載游戲、刪除賬號,仍保留扣費接口與授權協議。“普通家長往往并不清楚綁定邏輯,更談不上及時關閉自動扣款服務和協議。”他建議家長在申請退款時,一并要求關閉所有自動續費功能,并保留通話錄音與截圖證據,以備核查。
提醒:加強手機和支付管理,防止孩子陷“游戲坑”
唐先生的經歷并非孤例。今年5月初,媒體還曾報道安徽一名9歲男童1小時內通過母親手機充值4166元。此類未成年人游戲充值事件高發,引發輿論關注。
重慶市大渡口區一名小學老師曾女士告訴記者,如今四五年級的小學生普遍對手機、游戲和網絡信息有強烈好奇心。她坦言,很多家長疏于監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老師時常提醒家長注意手機的管理。“曾經有孩子為了打游戲凌晨不睡,作業空白。”這位老師建議家長設定清晰規則:何時使用手機、只能用于何種用途、是否由家長在場監督等,并定期檢查孩子使用過的手機里是否偷偷下載或使用未經允許的游戲APP。
互聯網產業觀察者戴先生指出,當前多數主流游戲平臺均支持“未成年人退款申請”,但不少家長對退款流程并不了解,在執行層面仍存在短板。他建議家長提升認知與手機管理能力,“最基礎的,就是關閉免密支付,綁定支付密碼或指紋驗證。”如果游戲平臺推諉責任,家長可登錄“國家新聞出版署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舉報平臺”網站進行反映。
唐先生如今已徹底關閉手機免密功能。“這次真的嚇到了,女兒跟我說以后不再玩手機游戲了,我相信她。”唐先生說,這次經歷也給他自己上了一課,“我也要做出改變,不能怪孩子不懂事,畢竟她才10歲。”
上游新聞記者 馮盛雍 實習生 湯思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