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陳柯旭
為了拍照“出片”能有多拼?
最近,上海新華路隧道“火了”。以昏暗的燈光、穿梭的車流為背景,拍攝“王家衛風”的港風復古照,吸引了大批市民冒險進入隧道打卡,引發熱議。
據了解,這條隧道為機動車專用通道,入口處設有禁行標志,此路段明令禁止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過。但是在社交平臺上的照片中,前來打卡的游客不僅在地道兩側應急人行通道上穿梭,更有市民直接坐在地上,雙腳踏入機動車道內。
為了追求所謂的“人生照片”,打卡者們全然無視這些危險警告,既沒有遵守規則的個人素質,同時也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無腦跟風打卡,不僅妨礙隧道內機動車輛正常通行,而且極大地增加了個人安全隱患。
2024年,深圳大梅沙海濱棧道一名女游客為了找更好的拍照角度,翻越欄桿導致墜海身亡;2023年陜西一景區游客登山拍照也因不停變換拍攝角度而忘記危險,不慎墜入60米深懸崖;2023年,北京一名攝影師在隧道內給騎行者追焦拍攝時被撞離世,種種案例表明,不管是在景區野外還是城市環境,一味沉迷拍照都會使自己處于危險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打卡攻略中,部分博主一味地強調照片氛圍感,絲毫不提拍攝過程中的危險性。當“深夜車少”、“沒有警察”成為流量密碼時,與其說是拍照攻略,不如說是一份“危險指南”。盡管平臺標注“危險行為,請勿模仿”,依舊吸引不少網友跟風打卡。
隧道內人車“擦肩而過”,沒有抿嘴微笑,只有心驚肉跳。當危險行為被打上浪漫標簽時,冒險闖入隧道拍攝,按的不是快門,更像是生命暫停鍵。
網上的打卡攻略不少,但不是所有的攻略都安全可靠,“請勿在危險地點拍攝”更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真正的出片教程不是違規越界,而是敬畏規則;要命的網紅打卡不是傳播藝術,而是制造陷阱。畢竟隧道不是攝影棚,濾鏡再美,也不值得拿生命做交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