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地亮出美麗云南建設新成績
5月20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美麗云南建設2025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保山、楚雄、紅河、文山生態環境部門負責人到會介紹相關情況。
保山市形成“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社會共識
保山市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日程,制定實施《保山市爭當生物多樣性保護排頭兵“六個一行動”實施方案》《保山市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風險防范和保護實施方案》等,優化全市14個自然保護地管護,有效保護了全市95%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同時,探索形成了“社區共管、影像保護、近地保護、生態移民、走廊帶保護”的“五種管護模式”,全面構建了“資源巡護、森林防火、跨境合作、科研監測、智慧防護”的“管護網”。經過多年的保護管理和建設,高黎貢山保山段生物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實現了連續25年無較大森林火災、無嚴重生態環境破壞、無重大資源損失,森林生態系統得到良好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新種新記錄不斷發表。
2024年,保山市環境空氣質量穩定向好,優良天數比率達99.9%,全市22個國控、省控地表水斷面和8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均為100%,全力推進系列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各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保山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2.3%,生態為民典型案例整改滿意率為100%。持續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辦理生態環境損害案件20件,進一步形成了“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社會共識。
楚雄州形成以綠孔雀保護為代表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模式
在美麗云南建設工作中,楚雄州制定了美麗楚雄建設任務落實清單,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云南實踐楚雄行動,走出了一條獨具楚雄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全州累計榮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國字號”品牌4個、“省級”品牌4個,持續位列云南省“雙第一”。劣Ⅴ類地表水斷面全部“清零”,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全州污染防治攻堅戰被省委、省政府連續四年考核為“優秀”。2024年,全州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9.6%,州府所在地楚雄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100%,位居全省前列。金沙江干熱河谷生態修復模式成為全省標桿,林長制成為全國14個被表揚州市之一,河湖長制工作連續七年獲省級考核“優秀”等次。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綠孔雀、西黑冠長臂猿、林麝、蘇鐵等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數量穩步增長,西黑冠長臂猿數量有270只左右,綠孔雀數量有430只左右、占全國總數的50%以上,“中國綠孔雀之鄉”品牌持續擦亮,形成獨具特色的以綠孔雀保護為代表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楚雄模式。
文山州成立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
文山州堅持保護和治理并重推進生態建設,美麗文山建設邁出嶄新步伐。文山州成立文山州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建設文山滇東南極小種群專類園,現已收集保存珍稀瀕危、極小種群及特有植物200余種,珍稀瀕危和特有野生植物6萬余株。
近年來,文山州深入實施退耕還林、陡坡地綜合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人工造林等項目,強化苗木保障,大力開展義務植樹,累計完成營造林560萬畝,實施石漠化林草治理200萬畝,義務植樹7433萬株,8縣(市)保障性苗圃實現全覆蓋,年培育苗木能力達3000萬株以上,西疇香坪山國有林場、馬關縣金城林場獲批省級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
紅河州是我國第一個“天然氧吧州”
近年來,紅河州委州政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制定印發美麗紅河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區被納入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屏邊縣、紅河縣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州13個縣(市)全部創建為“天然氧吧”,是中國第一個“天然氧吧州”,綠色、美麗已經成為紅河州高質量發展最動人的鮮明底色。
(云南法治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