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地名資訊
夏天的古村,幽深的村道,氤氳的樟木香。江西省泰和縣冠朝鎮冠朝村,風景如畫,藍天白云,綠樹林立,與數字路牌相映成輝。
“鄉村著名行動”是地名工作服務國家戰略、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自該行動開展以來,冠朝鎮作為縣級試點鄉鎮,聚焦千年古村冠朝村區域,精心謀劃,為鄉村道路設計了各自的二維碼,二維碼將地名和文化特色有機融合,實現承載地名地址公共服務和地名文化保護宣傳的雙重功能,立體化便捷傳播鄉村文化,打造游客“打卡”新熱地。
冠朝鎮在冠朝村設置了12塊帶二維碼的路牌,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精準找到道路的定位,知曉道路命名的由來和內涵,如冠朝村青螺路,取自我國古代地名學集大成之作《郡縣釋名》作者、明代地名學家郭子章(郭子章,字相奎,號青螺),其故居坐落在青螺路。道路命名充分征求群眾意見,注重與群眾需求相結合,為群眾的生產生活與出行交往提供了便利。
下一步,冠朝鎮將持續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資源,探索通過地名賦能,串起鄉村旅游觀光路、產業振興路和資源開發路,切實提升地名服務效能,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的力量。
郭子章簡介
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號青螺,自號蠙衣生,江西泰和縣冠朝鎮冠朝村人,明代地名學家。隆慶五年(1571)進士,歷任福建建寧府推官、廣東潮州府知府、浙江參政、山西按察使、湖廣右布政、福建左布政、貴州巡撫等。郭子章一生宦跡遍天下,他酷愛讀書,勤于寫作,宦轍所至,多有文字存留,據其九世從孫郭子仁在清光緒七年(1881)所作的統計,郭子章的著作當時猶存92種、約數百卷之多,如《燕草》《閩草》《黔草》《郡縣釋名》等。
郭子章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地名學名著《郡縣釋名》,該書選擇了明代我國較為穩定的政區地名特別是縣名進行詮釋,開創了集中闡釋我國縣名淵源的先例,被視為我國古代地名學的集大成之作。據華林甫教授研究,萬歷中后期全國1682個政區地名中,郭子章闡釋的有1411個,釋名率高達83.9%。乾嘉時期,樸學盛行,地名學在學術主流之外緩慢發展。《四庫總目提要》僅用83個字介紹《郡縣釋名》,批評的文字占一半以上,這些負面評價,極大地影響了后世對《郡縣釋名》的認知。民國時期,山東人呂式斌仿照《郡縣釋名》撰寫《今縣釋名》,對全國1927個縣名由來進行解釋。20世紀70代末,我國啟動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有力地推動地名工作實踐,地名學研究逐漸受到重視。經過傅九貴、華林甫、孫冬虎等地名學者的“挖掘打撈”,郭子章的地名學貢獻逐漸為學術界所接受,《郡縣釋名》的地名學價值得以彰顯。
來源:“毓秀冠朝”公眾號
選稿:江西地名研究小組
編輯:宋柄燃
微信掃碼加入
中國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掃碼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