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去開了家長會,娃竟然被表揚了,老師說他這個學習進步非常大,課堂上還特別積極,幾乎每節課都積極發言。
進步這一塊,我是有感覺的,可是他常舉手回答問題,是真的沒想到。因為在我看來,兒子是一位比較靦腆的小孩,平常遇到不認識的小伙伴,都要玩很久才能玩到一起。
不過,一個半小時的會,收獲還是挺大的。不僅了解了各個科目的重點難點在哪里,還知道學習習慣該怎么抓。最重要的是,還從班主任那里,學會了怎么判斷小家伙上課是否認真。
不費腦不費力,就花十來分鐘,看3個地方就可以了,基本不會走眼。
1.翻看文具
《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大腦在走神的時候,會激活默認模式網絡,此時人對手部動作的感知控制會下降,無意識的小動作增加3-5倍。
也就是說,注意力越差,手腳越喜歡亂動。孩子學習質量如何,從文具中就能看出一二。
橡皮不是碎成一塊塊,就是布滿凹凸不平的小坑?八成上課走神,摳著玩了。
筆帽上全是牙印 ,像小狗磨牙一樣,塑料都被咬出小凹坑?側面反應淘氣包內心煩躁,想活動的渴望很大,但又怕老師批評,只能焦慮不安地啃筆。
筆袋里永遠有來歷不明的小玩意……
上個學期,我家小悟空的文具狀態就這樣。每次去接他,老師就拉著我“告狀”,“這小頑皮上課一點也不專注,不是戳橡皮玩尺子,就是東張西望……”
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被投訴的次數越來越少了,這個學期還經常被表揚。
2.翻閱書本
孩子上課的效率高不高,翻一翻書本上的筆記,就一目了然。
書本干凈如新書,一點筆記也不見有?壓根沒聽課,合作意識差。要曉得,再聰明的學生,都會動筆,他們不抄板書,只抓關鍵詞和重點,便于后期復習,理清知識脈絡。
課本空白處畫滿“迷宮路線”,將生字表的偏旁改成“表情包”?完全沒聽講,語文課變成了涂鴉課。
課堂筆記,剛開頭那里還非常連貫工整,但后面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字跡潦草?想學習,但力不從心,前額葉不時掉線,自控力較弱。
書本的獎勵印章不少?說明課堂表現不錯,課間也配合老師的管理,要及時表揚孩子,強化正向行為。反之,多關注孩子的不足在哪里,多找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包括課堂表現、交友、在校的心理狀態。
3.檢查練習本
練習本是學習的X光片,孩子對知識掌握到什么程度,一“照”就知道。
錯題反復踩坑,同類型的題錯3次以上?不是粗心,是根本沒懂。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錯誤固化”,即:大腦把錯的記成對的。
訂正鬼畫符,隨便寫個答案應付?學習態度不端正。亂訂正,不但激活不了前額葉,反而加深了錯誤記憶,做了也是浪費時間。
正確率忽高忽低,今天全對明天全錯?多半是知識沒吃透。
前些日子,孩子在學加減法。平時翻查他的練習本,有些題來回做反復錯,比如 計算“15+7”時,寫成“12”,老把十位數當個位數用, 證明他根本沒理解“十位”和“個位”的關系。我心想:這單元肯定不過關了。果然,卷子發下來,數學成績創下了新低。
可見,孩子老師說的這些方法,還真挺管用的。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手腳總是閑不住 ,不是單純的調皮,本質是大腦控制力不足的生理信號。當爹媽的,這時候就要想辦法幫他提高。
在成長的路上,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哪怕是學霸也會有不少煩惱。小朋友的腦子還沒發育好,我們能做的就是充當他的前額葉,提供支持與幫助,幫他把路上的障礙掃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