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歐洲不滿意,可以說不是一天兩天了!特朗普先是說美國在與歐洲的貿易中,歐洲一直在占美國人的便宜,所以美國要對歐洲大幅提升關稅。在俄烏問題上,美國逐漸放棄了對烏克蘭的支持,且美國十分有意緩和與俄羅斯的緊張關系。而這在歐洲看來,美國已然背棄了歐洲。
具體而言,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美歐貿易逆差達1870億美元,其中汽車領域逆差占比超40%。這種經濟失衡直接催生了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對歐盟鋼鐵加征25%關稅,對法國葡萄酒征收100%懲罰性關稅,甚至威脅對德國汽車征收“邊境稅”。
特朗普在俄烏問題上的戰略轉向,徹底瓦解了跨大西洋安全共識。特朗普繞過歐盟直接與普京、澤連斯基通話,單方面設定停火條件,甚至暗示承認俄羅斯對烏東領土控制。美國不僅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更威脅停止軍事援助,迫使歐洲獨自承擔每年超600億歐元的援烏成本。
美歐矛盾已從經濟領域蔓延至規則制定層面。法國率先開征的“數字服務稅”,直接挑戰美國科技巨頭的全球霸權。谷歌、亞馬遜等企業不得不將歐洲總部遷往稅率更低的匈牙利,導致愛爾蘭數字中心地位動搖。這種稅收博弈實質是數字時代全球治理權的爭奪:歐盟《數字市場法》對美國科技企業施加嚴苛監管,而美國則通過《芯片法案》構建排他性技術聯盟。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承認“跨大西洋關系已從理念同盟降級為利益伙伴”,瑞典、芬蘭等國推動“去北約化”進程,尋求與金磚國家構建新型安全框架。
在美歐關稅戰談判進入倒計時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的一通越洋電話,讓華盛頓的算盤出現松動。馬克龍明確提出“中歐應密切合作維護共同利益”,并罕見將歐盟與中國定位為“多邊秩序捍衛者”。這一外交動作背后,是歐洲對美國單邊主義的深度焦慮:
1、談判僵局的數據鐵證
:美歐8600億歐元年貿易額中,若互加20%關稅將產生1720億歐元額外成本,足以摧毀歐盟汽車、航空等核心產業(歐盟貢獻德國15%、法國12%工業產值)
2、
特朗普的極限施壓
:美國要求歐盟單方面降稅至10%、修改增值稅制度,甚至干預歐洲單一市場規則,被歐盟官員斥為“主權侵犯”。
3、
中歐合作的反制杠桿
:中歐聯合經濟體量達38.34萬億美元(中國18.94萬億,歐盟19.4萬億),遠超美國的29.2萬億,形成結構性威懾。
馬克龍的“北京熱線”絕非偶然,而是基于地緣經濟現實的精密計算!特朗普不是喊著美國要優先嗎?所以美國在全球發起了關稅戰,結果關稅戰持續到現在,根本沒有幾個國家與美國簽訂所謂的關稅協議。
美國《外交事務》雜志哀嘆:“關稅戰沒有讓中國退讓,反而催生了更強大的中歐軸心。” 未來的世界秩序,不屬于揮舞關稅大棒的孤傲帝國,在這片被單邊主義撕裂的星空下,中國主導的多邊主義,才符合21世紀世界發展的主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