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劉洋)近年來,為幫助離散的親人重續親緣,中國各地僑務部門積極搭建服務平臺,構建高效的尋親服務網絡。
5月21日,馬來西亞華裔劉亞明一家結束了在中國的尋親之旅。在信宜市鎮隆鎮藜照書院,劉亞明一家向祖輩的牌位鞠躬,與家鄉親人訴說重逢的喜悅。劉亞明姐弟四人常聽父親提起當年下南洋的往事,因時局動蕩,父親和伯父不幸失散,這也成為父親一輩子的遺憾。為完成父親遺愿,姐弟四人向廣東省信宜市僑商會求助,最終找到信宜的親人。
今年以來,信宜市僑商會義務尋親工作已幫助超百戶家庭找到親人。信宜市僑商會工作人員陳世亮告訴中新社,僑商會借助海內外社交媒體平臺搭建尋親線索網,尋親貼和相關話題吸引不少華僑華人幫忙尋找線索。他們還有一本“秘籍”《馬來亞高州聯誼錄》,上面記載了下南洋的信宜籍僑胞信息。此外,陳世亮于近期又搜集到《馬來亞八桂考實錄》《南洋八桂通鑒》和《馬來西亞廣西聯誼錄》,增加了尋親可參考的史料。他們計劃未來將這幾本史料數字化,方便搜索。
今年2月,在福建省南安市檔案館和熱心人士的幫助下,菲律賓歸僑后代劉翰香找到南安梅山鼎誠村的親人,圓了尋根夢。“看到祖父的名字出現在族譜上時,感覺家族的尋根夢終于完成了。”74歲的劉翰香說。
為便利僑胞尋親,南安市推出多項舉措。比如,在石井鎮泉金客運碼頭設立族譜對接尋根咨詢服務,通過聯絡箱、聯系卡和微信小程序構建高效尋親“服務器”。據統計,依托不斷優化的尋根模式,已有超過200位南安海外僑胞返鄉找到血緣根脈。
族譜是尋親時的重要工具。如何快速查詢族譜,并對族譜信息進行補充和完善?泉州市僑聯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一鍵尋根”智慧服務平臺。平臺整合姓氏文化、譜牒方志、地名碑名、僑譜檔案等尋根相關數據。查詢人可快速搜索定位族譜,明晰上下五代和全系族譜關系樹架構,以及被查詢人在族譜中的具體事項、家鄉村落等綜合信息。僑胞也可利用在線修譜平臺進行家族族譜的編纂。
為滿足海外僑胞尋根謁祖的需求,浙江青田僑聯將華僑史料征集工作和尋親工作相結合,通過搜集、整理豐富的華僑史料,建設“老僑數據庫”,為各姓氏華僑梳理修建族譜和人物關系圖。在數據庫的幫助下,青田僑聯完成了對20世紀初旅居歐洲的青田籍華僑后代的尋親工作,并協助多位僑二代查證祖籍地信息,組織他們回鄉省親謁祖。
海南省僑聯開設的“海僑通”為僑服務平臺也于今年3月正式上線運行,為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提供尋親求助服務,幫助海外游子了卻尋根心愿。(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